拼音: bēng     běng     bèng     
注音:ㄅㄥ,ㄅㄥˇ,ㄅㄥˋ
部首:
总笔画:17

繁体字:

统一码:U+7E43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2927

五笔86:XMEE

仓颉:VFUBB

HTML代码:&#32323

CSS代码:\7E43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bind, draw firmly, strap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折 折 点 点 点 点 竖 折 竖 撇 折 横 横 撇 折 横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ēng   ㄅㄥˉ

同“绷”。


其它字义


 

bèng   ㄅㄥˋ

同“绷”。

bind, draw firmly, strap
langes,broderie au métier,tendre,sauter,rebondir,coudre à longs points,faufiler,épingler,se surmener,s'éreinter,fendre,craquer


國語辭典

ㄅㄥ

bēng 

缠束。 《说文解字·糸部》:「绷,束也。」 拉紧。 如:「拔河时,把绳子绷得紧紧的。」 衣物的撑紧。 如:「衣服紧绷在身上。」 间隔疏松的缝缀。 如:「先把口袋绷在衣服上,等会儿再细细的缝。」 勉强支持。 如:「绷场面」。 《西游记·第二二回》:「就把吃奶的气力也使尽了,只绷得个手平。」


ㄅㄥ

bēng 

背负婴儿、孩童所用的宽布带。 《广韵·平声·耕韵》:「绷,束儿衣。」 《汉书·卷八·宣帝纪》「曾孙虽在襁褓」句下唐·颜师古·注:「襁,即今之小儿绷。」


ㄅㄥˋ

bèng 

裂开、爆裂。 如:「拉链绷了!」、「绷了道细缝」、「别吹了,再吹就要绷啦!」


ㄅㄥˇ

běng 

板著,指脸部表情僵硬。 如:「绷著脸儿生气。」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中】
部首:
总笔画:17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11

《廣韻》北萌切《集韻》悲萌切《韻會》䀯橫切,𠀤音繃。 《正韻》補耕切,音伻。 《說文》束也。 《墨子·尚同篇》禹葬會稽,桐棺三寸,葛以繃之。  又《廣韻》束兒衣。 《前漢·宣帝紀》曾孫雖在襁緥。 《註》師古曰:襁卽今之小兒繃也。


《说文解字》

【卷十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補盲切

束也。从糸崩聲。《墨子》曰:“禹葬會稽,桐棺三寸,葛以繃之。”

『清代:段玉裁』


束也。从糸。崩聲。
補盲切。古音在六部。
墨子曰。
漢志。墨子七十一篇。名翟。爲宋大夫。在孔子後。
禹葬會稽。桐棺三寸。葛㠯繃之。
今墨子節葬篇此句三見。皆作緘。古蒸侵二部音轉冣近也。鄭注禮記曰。齊人謂棺束爲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