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í     xǐ     lǐ     sǎ     
注音:ㄌㄧˊ,ㄒㄧˇ,ㄌㄧˇ,ㄙㄚˇ
部首:
总笔画:25

统一码:U+7E9A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1912

五笔86:XGMX

仓颉:VFMMP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32410

CSS代码:\7E9A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long; dangling; kerchief; rop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折 折 点 点 点 点 横 竖 折 点 横 竖 折 点 点 横 撇 折 竖 竖 横 横 折 撇 折



國語辭典

ㄕˇ

shǐ 

古代用来包头发的丝织品。 《说文解字·糸部》:「𫄥,冠织也。」 《仪礼·士冠礼》:「缁𫄥,广终幅、长六尺。」 汉·郑玄·注:「𫄥,今之帻梁也,终充也。𫄥一幅长六尺,足以韬发而结之矣。」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中】
部首:
总笔画:25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19

《廣韻》《集韻》《韻會》𠀤所綺切,音蹝。 《說文》冠織也。 《釋名》纚,以韜髪者也。以纚爲之,因以爲名。 《廣韻》同縰。 《儀禮·士冠禮》緇纚,廣終幅,長六尺。 《註》今之幘梁也。 《前漢·江充傳》冠襌纚步搖。 《註》纚,織絲爲之,卽今方目紗是也。 《後漢·輿服志》法冠,高五寸,以纚爲展筩。 《註》纚,今之縰。通俗文:幘里曰纚。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纚乎淫淫。 《註》群行貌也。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 《註》纚迤相連屬也。  又《集韻》《韻會》𠀤鄰知切,音離。 《詩·小雅》紼纚維之。 《傳》纚,緌也。 《釋文》韓詩云:筰也。  又《集韻》《韻會》𠀤所蟹切,音灑。 《史記·司馬相如傳》落英幡纚。 《註》幡纚,偏幡也。  又《集韻》所宜切。 《前漢·揚雄傳》灕虖幓纚。 《註》車飾貌也。  又《集韻》所禾切,音羅。 《屈原·離騷》索胡繩之纚纚。 《註》胡繩,香草。纚纚,索好貌。  又《集韻》疎士切,音史。 《張衡·西京賦》奮長袖之颯纚。 《註》颯纚,長貌。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連也。


《说文解字》

【卷十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所綺切

冠織也。从糸麗聲。

『清代:段玉裁』


冠織也。
冠織者、爲冠而設之織成也。凡繒布不䇓翦裁而成者謂之織成。內則注曰。縱、韜髮者也。士冠禮曰。纚廣終幅長六尺。注曰。纚、今之幘。終、充也。纚一幅長六尺。足以韜髮而結之矣。禮經贊者奠纚而後設纚。賓正纚乃加冠。是以纚韜髮而後冠也。此纚葢織成。緇帛廣二尺二寸、長衹六尺。不待翦裁。故曰冠織。漢制。齊三服冠獻冠幘縰。正是織成者。注云。如方目紗。按引申之、网有名纚者。薜綜曰。纚網如箕形。狹後廣前。西京賦曰。纚鰋鮋。吴都賦曰。纚鱨魦。○釋名。纚以韜髮者也。以纚爲之。因以爲之名。按劉語似誤。本爲韜髮之偁。繼乃以爲帛偁。如劉語乃倒其先後矣。
从糸。麗聲。
所綺切。十六部。亦作縰、同。問喪雞斯、卽筓纚之叚借也。
謂㠯緇帛韜髮。
六字各本無。依集韵、類篇、韵會所引皆有。葢古注之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