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à     ba     pí     
注音:ㄅㄚˋ,˙ㄅㄚ,ㄆㄧˊ
部首:
总笔画:16

繁体字:

统一码:U+7F77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60212

五笔86:LCEX

仓颉:WLIBP

HTML代码:&#32631

CSS代码:\7F77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cease, finish, stop; give up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竖 折 竖 竖 横 折 点 竖 折 横 横 撇 折 撇 折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ㄅㄚˋ

停,歇:~休。~工。~課。~市。~論(打消了打算)。~筆(停止寫作)。 免去,解除:~免。~官。~職。~黜。 完了,畢:吃~飯。


 

ba   ㄅㄚ

同“吧”。


 

  ㄆㄧˊ

古同“疲”,累。


mit etwas aufhören (V)
cesser de faire qch,stopper,destituer,(particule)​


國語辭典

ㄅㄚˋ

 

遣放有罪的人。 《說文解字·网部》:「罷,遣有罪也。」 停止。 如:「罷工」、「欲罷不能」。 免除、廢止。 如:「罷免」、「罷官」。 終了。 《楚辭·屈原·離騷》:「時曖曖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ㄅㄚˋ

 

完畢。 如:「吃罷」、「做罷」。 表示時間,相當於「時」、「後」的意思。 唐·杜甫〈懷舊〉詩:「老罷知明鏡,悲來望白雲。」


ㄅㄚˋ

 

表示失望、忿恨,常疊用。 《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張員外道:『罷!罷!這樣媳婦久后必被敗壞門風。』」


ㄆㄧˊ

 

勞乏、困倦。 《淮南子·俶真》:「神盡而形有餘,故罷馬之死也,剝之若槁 。」 《文選·賈誼·過秦論》:「兵革不休,士民罷敝。」 通「疲」。


ㄅㄚ˙

ba 

用於句末,用法同「吧 」(二)​。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中】
部首:
总笔画:16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10

《廣韻》薄蟹切《集韻》《韻會》部買切,𠀤音𢞎。 《說文》遣有罪也。从罔,能。言有賢能而入罔,卽貰遣之。周禮曰:議能之辟。  又《玉篇》休也,已也。 《易·中孚》或鼓或罷。 《左傳·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罷。 《論語》欲罷不能。  又《廣韻》甫靡切《集韻》補靡切,𠀤音彼。義同。  又《韻會》皮駕切,音與杷同。義同。  又《廣韻》符羈切《集韻》《正韻》蒲糜切,𠀤音皮。疲,或作罷。 《玉篇》極也。 《周禮·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敎罷民。 《疏》罷謂困極罷弊。 《禮·少儀》師役曰罷。 《註》罷之爲言勞也。  又《楚辭·大招》誅譏罷只。 《註》罷,駑也。 《史記·平原君傳》臣不幸有罷癃之疾。  又《集韻》攀糜切,音披。罷辜,磔牲以祭。  又《集韻》羆,或省作罷。詳羆字註。  又《集韻》拍逼切,音堛。同副。副,判也。或作罷。  又《正韻》補買切,音擺。閩人呼父爲郞罷。 《顧况詩》兒餒嗔郞罷。 《唐韻正》罷音皮,皮音婆。凡經傳中罷倦之罷,罷休之罷,皆讀婆。今人音皮,而誤又添一蒲蟹反,至土音,又轉而爲蒲怕矣。


《说文解字》

【卷七】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薄蟹切

遣有辠也。从网、能。言有賢能而入网,而貫遣之。《周禮》曰:“議能之辟。”

『清代:段玉裁』


遣有辠也。
引伸之爲止也。休也。周易。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