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撇 竖 折 竖 竖 撇 撇 撇
ㄦˊ
頰上的鬚毛。 《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沙漠之北,蔥嶺之西,冒耏之類,跋涉懸度。」 《新唐書·卷二二一·西域傳下·波斯傳》:「祠夕,以麝揉蘇,澤耏顏鼻耳。」 姓。如漢代有耏跖。
《廣韻》奴代切《集韻》乃代切,𠀤音奈。 《說文》罪不至髠也。 《註》徐鍇曰:但鬀其頰毛而已。 《前漢·功臣侯表》耏爲鬼薪,亦作耐。詳耐字註。 又《廣韻》𩓣也。 又《廣韻》如之切《集韻》人之切《正韻》如支切,𠀤音而。 《玉篇》頰鬚也。 《釋名》耳耏也。耳有一體,屬著兩邊,耏耏然也。 《後漢·章帝紀》冒耏之類。 《註》言鬚鬢多,蒙冒其面。 又姓。 《左傳·文十年》耏班御皇父充石。 又《玉篇》髵,亦作耏。獸多毛。
切部: 奴代切
『清代:段玉裁』
罪當作辠。高帝紀。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應劭曰。輕罪不至於髡。完其耏鬢。故曰耏。古耏字从彡。髮膚之意也。杜林以爲法度之字皆从寸。後改如是。言耐罪以上皆當先請也。耐音若能。按耐之罪輕於髡。髡者、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