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ǒng     
注音:ㄙㄨㄥˇ
部首:
总笔画:17

繁体字:

统一码:U+8073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28401

五笔86:TWWB

仓颉:HOSJ

HTML代码:&#32883

CSS代码:\8073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urge on; rise up; stir, excite; to raise up; lofty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撇 竖 撇 点 撇 点 竖 横 撇 点 横 竖 竖 横 横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ǒng   ㄙㄨㄥˇ

高起,直立:高~入雲。~立。~拔。~峙。 驚動:~動。~人聽聞。 聾:~昧(又聾又瞎,引申爲昏聵)。


urge on; rise up; stir, excite; to raise up; lofty
élever,exciter,ambitieux,sourd de naissance


國語辭典

ㄙㄨㄥˇ

sǒng 

直立、高起。 如:「聳肩」。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詩二首之二:「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獎勵、讚揚。 《國語·楚語上》:「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 唐·姚崇〈冰壺誡〉:「固當聳廉勤之節,塞貪競之門。」 驚駭、驚動。 如:「聳人聽聞」、「危言聳聽」。 唐·劉禹錫〈觀柘枝舞〉詩二首之二:「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


ㄙㄨㄥˇ

sǒng 

耳聾、聽覺不靈敏。 漢·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 高。 南朝梁·簡文帝〈登烽火樓詩〉:「聳樓排樹出,郤堞帶江清。」 南朝梁·沈約〈寒松〉詩:「梢聳振寒聲,青蔥標暮色。」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中】
部首:
总笔画:17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11

《廣韻》息拱切《集韻》筍勇切《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𠀤音竦。 《揚子·方言》聳,聾也。生而聾,陳楚江淮之閒謂之聳。 《註》言無所聞,常聳耳也。  又高也。 《韓愈·會合聯句》劒心知未死,詩思猶孤聳。  又《揚子·方言》聳,欲也。荆吳之閒曰聳。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相勸曰聳。  又《揚子·方言》聳,悚也。 《註》謂警聳也。 《左傳·成十四年》大夫聞之,無不聳懼。 《楚語》昔殷武丁,能聳其德。 《註》聳,敬也。  又《集韻》雙講切,音。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