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uì     
注音:ㄎㄨㄟˋ
部首:
总笔画:18

繁体字:

统一码:U+8075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15486

五笔86:BKHM

仓颉:SJLMC

HTML代码:&#32885

CSS代码:\8075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deaf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竖 竖 横 横 横 竖 折 横 竖 横 竖 折 横 横 横 撇 点



國語辭典

ㄎㄨㄟˋ

kuì 

耳聋、听不见。 宋·范成大〈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诗:「盆倾耳双聩,斗暗目四眩。」 糊涂不明事理。 如:「昏聩」。 唐·皮日休〈耳箴〉:「近贤则聪,近愚则聩。」


ㄎㄨㄟˋ

kuì 

耳朵听不见的人。 如:「振聋发聩」。 《国语·晋语四》:「嚚瘖不可使言,聋聩不可使听。」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中】
部首:
总笔画:18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12

《唐韻》《集韻》五怪切《韻會》魚怪切,𠀤音𩕕。 《說文》聾也。 《晉語》聾聵,不可使𦗟。 《註》生而聾曰聵。 《類篇》或作𦖥。亦作𦗿。


《说文解字》

【卷十二】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五怪切

聾也。从耳貴聲。

『清代:段玉裁』


聾也。
國語曰。聾聵不可使聽。韋云。耳不別五聲之和曰聾。生而聾曰聵。
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