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竖 横 竖 横 竖 折 横 横
<动>
(1) 假借为“可”。表示应允,同意 [agree;consent] 太后不肯。——《战国策·赵策》 留为小吏,不肯。——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肯认(认可,同意);肯可(赞成,同意);肯首(点头表示同意);肯酒(允婚酒。表示女方应允亲事) (2) 愿意,心甘情愿、乐意 [be willing to;be ready to] 莫肯我顾。——《诗·魏风·硕鼠》 客肯为靖郭君末寡人乎。——《战国策·齐策》。注:“犹可也。” 不肯者,可以肯也。——《谷梁传·宣公三年》 秦王不肯击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伶即又不肯授我。—— 明·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广东军务记》 又如:肯干;他肯吗?肯吃苦;肯心儿(心甘情愿);肯心(心甘情愿;顺心);肯道(愿意)
<副>
(1) 恰恰 [just]。 如:肯分(恰恰;凑巧) (2) 〈方〉∶表示时常、易于 [often] 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红楼梦》 又如:这几天肯下雨
ㄎㄣˇ
許可、答應。 如:「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 《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願意、樂意。 《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 唐·杜甫〈哀王孫〉詩:「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ㄎㄣˇ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 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 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ㄎㄥˇ
(一)之又音。
《正韻》苦等切,音懇。 《爾雅·釋言》肯,可也。 《詩·衞風》惠然肯來。 《箋》可也。 《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 又《集韻》可亥切,音愷。 《字林》著骨肉也。 《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 《註》著骨肉也。肯,著也。 《集韻》或作肎肻。 又𠕔。
"肯" 为谜底的谜语
正月里来帽子飞 (打一字)
【解释】 本是“正 月”,正字的帽子“一”飞去,为“止”,如今成了“止 月”,为“肯”。
停在月亮脑袋上 (打一字)
正月无初一 (打一汉字)
春节来临是新年 (打一字)
正月初一 (打一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