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ǐ     fèi     
注音:ㄗˇ,ㄈㄟˋ
部首:
总笔画:11

统一码:U+80CF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75227

五笔86:ETNT

仓颉:BLXH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32975

CSS代码:\80CF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mea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折 横 横 撇 折 竖 撇



國語辭典

ㄗˇ

 

有骨的干肉。 《易经·噬嗑卦·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下】
部首:
总笔画:11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5

《集韻》《韻會》壯仕切《正韻》祖似切,𠀤音滓。 《說文》食所遺也。 《玉篇》脯有骨也。 《易·噬嗑》噬乾胏。 《疏》乾胏,是臠肉之乾者。 《博雅》胏,脯也。 《郭璞·江賦》赬蟞胏躍而吐璣。 《註》赬蟞之魚,其狀如胏。  又《五音集韻》側氏切,音㧗。義同。 《集韻》或作𦞤𦙰。


《说文解字》

【卷四】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阻史切

食所遺也。从肉仕聲。《易》曰:“噬乾

『清代:段玉裁』


食所遺也。
馬融、陸績皆曰。肉有骨謂之?。說文、字林作?。訓爲食所遺。葢孟本孟說與。
从肉。仕聲。
阻史切。古音在一部。
易曰。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