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 折 横 横 撇 竖 横 竖 点
ㄈㄨˊ
浮腫。 《集韻·平聲·虞韻》:「胕,腫也。」 《山海經·西山經》:「有草焉,其名曰黃雚,其狀如樗,其葉如麻,白華而赤實,其狀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晉·郭璞·注:「治胕腫也;音符。」 《黃帝內經素問·卷二○·五常政大論》:「寒熱胕腫。」 唐·王冰·注:「胕腫謂腫滿,按之不起。」
ㄈㄨ
足。 《集韻·平聲·虞韻》:「跗,足也。或作胕。」 指皮膚。 《戰國策·楚策四》:「蹄申膝折,尾湛胕潰。」 同「膚 」。
《廣韻》《集韻》《韻會》符遇切《正韻》防父切,𠀤音附。 《揚子·太𤣥經》肺胕之行。 《廣韻》肺胕,心膂。 《集韻》人之六腑也。 《正韻》晉書作肺腑,誤。 又《集韻》風無切,音膚。足也。或作趺𧿤。 《戰國策》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 《釋文》胕,音膚。 又《五音集韻》防無切,音扶,腫也。 《山海經》竹山有草焉,其名曰黃雚。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註》治胕腫也,音符。 又《韻會》通作附。 《前漢·劉向傳》臣幸得託肺附。 《註》肝肺相附著也。
"胕" 为谜底的谜语
一人挤在一寸大的月亮中 (打一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