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ài     
注音:ㄇㄞˋ
部首:
总笔画:12

繁体字:

统一码:U+8108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72232

五笔86:EREY

仓颉:BHHV

HTML代码:&#33032

CSS代码:\8108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blood vessels, veins, arteries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折 横 横 撇 撇 撇 折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mài   ㄇㄞˋ

分佈在人和動物周身內的血管:~絡。~理。 動脈的跳動:~搏。切~(中醫指診脈)。~口(中醫切脈的部位)。~息。~象(指脈搏的形象與動態)。~門(手腕部可以看到的橈動脈跳動的部分)。診~。 像血管那樣連貫而自成系統的東西:山~。葉~。礦~。~~相承。


 

  ㄇㄛˋ

[脈脈]形容用眼神表達愛慕的情意:~~含情。


blood vessels, veins, arteries
Puls
(affectueusement)​

详细解释

词性变化


   

<(2) 另見 mài >

(2) 另見 mài




國語辭典

ㄇㄞˋ

mài 

分布人與動物周身,使血液流通而循環不窮的血管。 如:「動脈」、「靜脈」。 像血脈一樣,有條理分支的事物。 如:「葉脈」、「山脈」、「礦脈」。 唐·韋莊〈漁塘十六韻〉:「洛水分餘脈,穿巖出石稜。」 血統支系。 如:「一脈單傳」。 脈搏。 如:「脈診」、「把脈」。 漢·王符《潛夫論·述赦》:「凡治病者必先知脈之虛實。」


ㄇㄛˋ

​mò 

(一)​之又音。 通「眽」。參見「脈脈 」條。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下】
部首:
总笔画:12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6

《集韻》莫獲切《正韻》莫白切,𠀤音麥。 《說文》血理分袤行體者。 《玉篇》血理也。 《正字通》五臟六府之氣分流四支也。 《釋名》脈,幕也,幕絡一體也。 《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 《註》血脈必周身而作。 《史記·樂書》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流通精神。 《前漢·藝文志》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隂陽表裏。  又地脈。 《周禮·天官·瘍醫》以鹹養脈。 《註》鹹,水味。水之流行地中,似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