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uán     jī     
注音:ㄌㄨㄢˊ,ㄐ〡
部首:
总笔画:12

繁体字:

统一码:U+8114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227

五笔86:YOMW

仓颉:YCOBO

规范编号:53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33044

CSS代码:\8114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mall lump of meat; sliced mea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横 竖 竖 撇 点 竖 折 撇 点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ㄐ〡

同“迹”。


small lump of meat; sliced meat
mager ,geschnittene Fleischstücke
mince,viande coupé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luán

<名>
〈名〉 (1) (形声。从肉。羉( luán )声。本义:小块肉) (2) 同本义 [a small slice of meat] 一曰切肉,脔也。——《说文》 嘬谓一举尽脔。——《礼记·曲记》注 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淮南子·说林训》 又如:脔脔(切成小块的肉);脔脍(切成块的鱼肉) (3) 量词。用于块状的鱼肉 [slice]。 如:脔肉(犹言一块肉。谓其量少)

词性变化


  luán  

<动>

〈动〉 切肉成块 [slice meat up] 脔,臞也。——《说文》 棘人脔脔兮。——《诗·桧风·素冠》 取新鲤鱼,去鳞讫则脔。——《齐民要术·作鲊》 未受牺牛大羹之和,久在煎熬脔割之间。——《后汉书·边让传》 又如:脔制(分割而制伏之);脔割(分割;切碎);脔股(谓割股疗疾以示虔敬);脔身(分割身体)




《康熙字典》

【備考 】
【未集】
部首:
总笔画:12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6

《龍龕》音迹。 《唐韻》力沇切《集韻》《韻會》力轉切《正韻》盧轉切,𠀤音孌。 《說文》臞也。一曰切肉臠也。 《正韻》塊切肉。 《正字通》塊割也。 《禮·曲禮》毋嘬炙。 《註》嘬,謂一舉盡臠。 《易·噬嗑疏》正義曰乾胏,是臠肉之乾者。 《前漢·王莽傳註》臠,切千段也。 《晉書·謝琨傳》元帝爲晉陵公主求壻,謂王珣日,如謝琨便足。未幾,袁崧欲以女妻琨。珣曰:卿莫近禁臠。  又魚腹亦爲臠。 《儀禮·有司徹皆加膴祭于上註》膴,刳魚時割其腹,以爲大臠也。  又《廣韻》《韻會》𠀤落官切,音鑾。臠臠,瘠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