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ìng     
注音:ㄐㄧㄥˋ
部首:
总笔画:13

繁体字:

统一码:U+811B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71212

五笔86:EGVA

仓颉:BMVM

HTML代码:&#33051

CSS代码:\811B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hinbone; calf of leg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折 横 横 横 折 折 折 横 竖 横



國語辭典

ㄐㄧㄥˋ

jìng 

从膝盖到脚跟的部分。 俗称为「小腿」。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下】
部首:
总笔画:13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7

《唐韻》胡定切《集韻》《韻會》《正韻》形定切,𠀤音鋞。 《說文》胻也。 《廣韻》腳脛。 《釋名》脛,莖也。直而長,似物莖也。 《詩·小雅·赤芾在股傳》脛本曰股。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脛大於股,不折必披。 《前漢·趙充國傳》聞苦腳脛寒泄。 《註》脛,膝以下骨也。  又脛脛,直貌。 《前漢·楊惲傳》脛脛者,未必全也。 《註》脛脛,直貌。  又《正字通》鳥獸膝骨亦曰脛。 《莊子·駢母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儀禮·鄕飮酒禮·賔俎脊脅肩肺註》凡牲前脛骨三,肩臂臑也。  又《廣韻》胡頂切《集韻》《韻會》《正韻》下頂切,𠀤音悻。  又《集韻》戸孟切,橫去聲。義𠀤同。 《集韻》或作踁。


《说文解字》

【卷四】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胡定切

胻也。从肉坙聲。

『清代:段玉裁』


胻也。
厀下踝上曰脛。脛之言莖也。如莖之載物。
从肉。巠聲。
胡定切。十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