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à     xī     
注音:ㄌㄚˋ,ㄒㄧ
部首:
总笔画:14

繁体字:

统一码:U+814A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74261

五笔86:EAJG

仓颉:BTA

规范编号:50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33098

CSS代码:\814A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year end sacrifice; dried mea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折 横 横 横 竖 竖 横 竖 折 横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ㄒㄧˉ

干肉:“噬~肉,遇毒。” 晾干:“燃得而~之以为饵。” 皮肤皴皱。


year end sacrifice; dried meat
Dezember im chin. Kalender (S)​,etwas gepöcketes, geräuchtes (Adj)
viande séché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动>
〈动〉 (形声。从肉,巤( liè)声。本义:年终祭祀) 祭名。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祀众神 [sacrifice at the end of the lunar year] 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说文》。字亦作臈。 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蜡, 汉曰腊。—— 蔡邕《独断》 腊先祖五祀。——《礼记·月令》 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 又如:腊日(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腊祭(古时岁终祭祀);腊会(古代腊祭时的集会);腊鼻(本为劣等鹞鹰,喻指无能之人)

词性变化


   

<名>

〈名〉 (1) 农历十二月 [the 12th moon of the lunar year]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晏殊《蝶恋花》 又如:腊尽春初;腊八会(佛家于腊八开的诵经法会);腊底(年底,农历十二月底)。泛指冬月,尚与“伏”相对 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 又如:腊梨(亦作“刺梨”、“瘌痢”。秃子,生秃疮的人) (2) 佛教戒律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夏季(两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称一腊 [la]。 如:戒腊;夏腊;法腊 (3) 人出生后七天 [the seventh day after birth] 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人之初死,以七日为忌。——《玉笑零音》 (4) 冬季腌制、烟熏而成的食品 [salted and dried]。 如:腊肉;腊鸡 (5) 另见 xī


   

<动>

(1) 晒干;制成干肉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腊田(干枯的田) (2) 另见 là



基本词义


<名>

(形声。从肉,昔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 [dried meat] 腊,脯也。——《广雅·释器》 噬腊肉。——《曷·噬》 鱼腊。——《穆天子传》。注:“干鱼。” 无腊与肤。——《仪礼·有司彻》。注:“腊为庶羞。” 布千匹,腊五百斤。——《晋书·谢安传》 又如:腊肉(干肉);腊人(古官名。掌干肉)



國語辭典

ㄒㄧˊ

 

乾肉。 《易經·噬嗑卦·六三》:「噬腊肉,遇毒。」 《金史·卷八·世宗本紀下》:「遼主聞民間乏食,謂何不食乾腊。」 乾裂的皮膚。 《山海經·西山經》:「(錢來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 羊,其脂可以已腊。」


ㄒㄧˊ

 

製成肉乾。 《莊子·外物》:「任公子若得魚,離而腊之。」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


ㄒㄧˊ

 

極、很。 《國語·周語下》:「高位寔疾顛,味厚寔腊毒。」 三國吳·韋昭·注:「腊,亟也。」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下】
部首:
总笔画:14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8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思積切,音昔。 《說文》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 《周禮•天官》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 《註》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鍛脩。腊,小物全乾者。 《易•噬嗑》六三噬腊肉。 《疏》腊,是堅剛之肉也。  又久也。 《禮•郊特牲•猶明淸與醆酒於舊澤之酒也註》爲其味厚腊毒也。 《釋文》腊,音昔。隱義云:腊,久也。久酒有毒。 《前漢•五行志》味厚者腊毒。 《註》腊,久也。味厚者爲毒久也。  又極也。 《鄭語》毒之酋腊者,其殺也滋速。 《註》腊,極也。  又亟也。 《周語》厚味實腊毒。 《註》腊,亟也。  又措也。 《釋名》齊人云搏腊,搏腊猶把作,麤貌也。荆州人曰麤麻,韋草,皆同名也。麤,措也,言所以安措之也。  又官名。 《周禮•天官•獸人》凡獸入于腊人。  又體皴也。 《山海經》錢來之山,有獸焉,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註》治體皴。腊音昔。 《集韻》臘或作臈。 《晏子春秋·諫上》景公令兵摶治,當臈冰月之閒而寒冰,多凍餒而功不成。  又蜜臈。 《古今注》遠方諸山出蜜臈處,以木爲器,中開小孔,以蜜臈塗器內外。  又臈布。 《古今注》周書曰:昆吾氏獻切玉刀,切玉如臈布。  又《集韻》居曷切,音葛。臈胆,肥貌。 《廣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合切《正韻》落合切,𠀤音蠟。 《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也。 《禮·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 《註》此周禮所謂蜡祭也。 《前漢·武帝紀》祠門戸比臘。 《註》臘者,冬至後臘祭百神也。  又《陳勝傳》臘月,勝之汝隂。 《註》張晏曰:秦之臘月,夏之九月。臣瓚曰:建丑之月也。  又《正字通》風俗通:蔡邕獨斷,皆言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蜡,漢曰臘。一說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自昔有之,非自漢始也。  又鄭𤣥月令註:臘卽周禮所謂蜡。不知臘祭先祖,蜡祭百神,二祭各別,鄭合爲一,非。  又晉博士張亮議曰:臘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謂臘之明日爲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皆古之遺俗也。  又道書言,道家有五臘,正月一日爲天臘,五月五日爲地臘,七月七日爲道德臘,又以十月十二日爲民歲臘,十二月正臘日爲王侯臘。  又《博雅》臘,索也。  又刃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臘廣二寸有半寸。 《註》臘,謂兩刃。 《疏》兩刃者,兩面各有刃也。  又《正字通》眞臘,南蠻國名。  又《集韻》力涉切,音巤。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