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īng     
注音:ㄒㄧㄥ
部首:
总笔画:15

统一码:U+8165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76215

五笔86:EJTG

仓颉:BAHM

规范编号:50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33125

CSS代码:\8165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raw meat; rank, strong-smelling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折 横 横 竖 折 横 横 撇 横 横 竖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īng   ㄒㄧㄥˉ

像鱼的气味:~气。血~。~膻。~秽。~臭。~臊。~风血雨。 鱼或肉一类的食品:荤~。 生肉:“君赐~,必熟而蔫之”。


raw meat; rank, strong-smelling
trüb
sentir le poisson,viande et poisson crus,odeur de poisson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xīng

<名>
(1) 腥气,泛指肉鱼、类及油脂的臭气味[(fishy) odor] 腥臊并御。——《楚辞·屈原·涉江》。注:“臭也。” 王之厨馔,腥蝼不可飨。——《列子·周穆王》 水居者腥。——《吕氏春秋·本味》 扁地腥云。——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这碗鱼汤有点腥;腥腻(腥气油腻);血腥;腥臭;土腥气 (3) 病猪肉中像星或米粒的息肉 [small polyp] 豕盲眡而交睫,腥。——《周礼·内饔》 (4) 通“胜”。生肉 [raw meat] 君赐腥,必熟而荐之。——《论语·乡党》 膳膏腥。——《礼记·内则》 胖如脯而腥者。——《周礼·内饔》郑注 (5) 荤腥,带腥气的食物 [food with a smelling of fish]。如:他从不沾腥;腥腐(腥臭腐败之物);腥膏(腥荤肥腻的食物);腥血(荤腥)

词性变化


  xīng  

<形>

(1) 丑恶 [notorious] 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书·酒诰》 (2) 又如:腥德(丑恶的品德);腥闻(丑恶的名声或恶名远播) (3) 生 [raw]。如:腥生(生的鱼肉等食物);腥鱼(生鱼);腥鲜(水产动物)




國語辭典

ㄒㄧㄥ

xīng 

生肉。 《论语·乡党》:「君赐腥,必熟而荐之。」 鱼、肉所发出的刺鼻气味。 如:「腥膻」、「荤腥」。


ㄒㄧㄥ

xīng 

气味刺鼻难闻。 如:「腥臭」。 汉·王充《论衡·量知》:「粟未为米,米未成饭,气腥未熟,食之伤人。」 污秽、丑恶。 《国语·周语上》:「其政腥臊,馨香不登。」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下】
部首:
总笔画:15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9

《玉篇》桑丁切《廣韻》《集韻》桑經切,𠀤音星。 《說文》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 《廣韻》豕息肉,肉中似米。 《周禮·天官·內饔》豕肓眡而交睫腥。 《註》肉有如米者,似星。  又凡膏亦曰腥。 《周禮·天官·庖人》秋行犢麛膳膏腥。 《註》膏腥,雞膏也。  又臭也。 《禮·月令》仲秋之月,其臭腥。 《史記·晉世家》犯肉腥臊,何足食。  又穢也。 《書·酒誥》庶羣自酒,腥聞在上。  又《正韻》凡肉未熟曰腥。 《論語》君賜腥,必熟而薦之。 《史記·禮書》俎上腥魚。 《註》鄭曰:大饗祫祭先王,以腥魚爲俎實,不臑熟之也。  又《唐韻》蘇佞切《集韻》《韻會》新佞切,𠀤音性。義同。 《集韻》或作胜。


《说文解字》

【卷四】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穌佞切

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从肉从星,星亦聲。

『清代:段玉裁』


星見食豕。令肉中生小息肉也。
息當作瘜。?部曰。瘜、寄肉也。星見時飼豕。每致此疾。内饔曰。豕盲眡而交睫腥。盲眡、内則作望視。鄭云。腥當爲星。聲之誤也。肉有如米者似星。注内則同。按鄭意腥爲腥孰字。豕不可食者當作星。與經傳及今俗用字皆合。許則謂腥孰字正作胜。腥專謂豕不可食者。與鄭絕異。爾雅。米者謂之糪。郭云。飯中有腥。其用字與許同也。
从肉星。星亦聲。
穌佞切。十一部。字林先定反。


谜语

"腥" 为谜底的谜语

  1. 得胜之日 (打一字)

  2. 元旦出世 (打一字谜)

  3. 星星和月亮 (打一汉字)

  4. 【解释】 月+星=腥。


  5. 生日在一月 (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