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横 竖 折 横 点 折 竖 折 横 竖 折 横 横
<形>
(1) 肥沃 [fertile] 膏壤二千里。——《史记·齐太公世家》 膏田满野。——仲长统《昌言·理论》 (2) 又如:膏脉;膏土(肥沃的土壤);膏田(良田。肥沃的田);膏畴(肥沃的田地);膏壤(肥沃的土地) (3) 甘美 [sweet] 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4) 又如:膏露(甘露);膏泉(甘泉);膏乳(比喻甜美的果汁与山泉) (5) 另见 gào
<动>
(1) 润泽,滋润 [moisten]。如:膏流(滋润);膏润(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的恩惠);膏唇拭舌(润滑嘴唇,拭净舌头);膏泽(膏雨。滋润作物的雨水) (2) 在轴、轴承或机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使润滑 [lubricate]。如:膏沐(擦油洗头);膏车(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 (3) 以化妆用的膏涂抹 [paint]。如:膏面(以膏涂面,谓修饰面容) (4) 把毛笔蘸上墨,在砚台边上拖匀 [dip in(ink)]。如:膏墨 (5) 另见 gāo
ㄍㄠ
肥肉、油脂。 如:「焚膏继晷」。 《金史·卷六六·始祖以下诸子传·宗室传·掴保传》:「掴保洞腹见膏,恐昭祖知之,乃然薪取膏以为炙。」 浓稠的糊状物。 如:「牙膏」、「药膏」、「枇杷膏」。 比喻恩泽。 《孟子·离娄下》:「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 古代称心脏与横膈膜间的部位。 如:「病入膏肓」。 《左传·成公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 晋·杜预·注:「心下为膏。」
ㄍㄠ
美好的。 如:「膏田沃野」。 《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ㄍㄠˋ
润滑、润泽。 《诗经·曹风·下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身以徜徉。」 蘸、沾。 如:「膏笔」、「膏墨」。 元·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题纸散下来了,俺子索磨的墨浓,膏的笔饱。」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𠀤音高。 《說文》肥也。 《韻會》凝者曰脂,澤者曰膏。一曰戴角者脂,無角者膏。 《元命包》膏者,神之液也。 《易·鼎卦》雉膏不食。 《晉語》不能爲膏,而祗離咎也。 《註》膏,肥也。 《又》夫膏𥹭之性,難正也。 《註》膏,肉之肥者。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 《註》狶膏,豬脂也。 又《博雅》人一月而膏。 《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 《註》心下爲膏。 又《正韻》澤也。 《博雅》膏,滑澤也。 《易·屯卦》屯其膏。 《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又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 《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又甘也。 《禮·禮運》天降膏露。 《註》膏,猶甘也。 又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 《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又五穀之滑者皆曰膏。 《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 《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又《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𠀤音誥。潤也。 《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 《釋文》膏,古報反。 《禮·內則》脂膏以膏之。 《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切部: 古勞切
『清代:段玉裁』
按肥當作脂。脂字不廁於此者、許嚴人物之別。自胙篆巳下乃謂人所食者。膏謂人脂。在人者可假以名物。如無角者膏是也。脂專謂物。在物者不得假以名人也。
古勞切。二部。
"膏" 为谜底的谜语
亭台上下共明月 (打一字)
【解释】 “亭”上方,“台”下方,加上“月”可合成“膏”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