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ī     
注音:ㄒㄧ
部首:
总笔画:17

统一码:U+819D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74299

五笔86:ESWI

仓颉:BDOE

规范编号:51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33181

CSS代码:\819D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kne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折 横 横 横 竖 撇 点 撇 点 竖 点 横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ㄒㄧˉ

大腿和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盖骨(亦称“髌骨”)。护~。屈~。~眼。~下(子女幼时依偎于父母的膝下,因以“膝下”表示幼年。后用作对父母的敬辞)。奴颜卑~。


knee
Knie (S)​,Kniegelenk (S)​,Kinder (S)​,Schoß (S)
genou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肉,桼( qī)声。本义:膝头) 大腿和小腿相连关节的前部。通称膝盖 [knee] 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礼记》 (2) 又如:膝馒头(膝盖);膝下荒凉(指无子女);膝踝(膝盖与足踝);膝拐(方言。膝盖的别称);膝弯(膝关节向后弯曲的部分)



國語辭典

ㄒㄧ

 

人体大腿与小腿相连处的外部关节,可以任意屈伸。 如:「屈膝」、「抱膝」、「膝盖」。


ㄒㄧ

 

跪。 《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膝席者皆垂手执儿孙礼。」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下】
部首:
总笔画:17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11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七切,音悉。 《說文》脛頭卪也。本作厀。 《徐曰》今俗作膝。膝,人之節也。 《釋名》膝,伸也,可屈伸也。 《儀禮·旣夕》袂屬,幅長下膝。  又《韻會》楯名。 《揚子·方言》矛骹細如鴈脛者,謂之鶴膝。 《唐書·王志愔傳》鶴膝犀渠。 《左思·吳都賦》家有鶴膝。  又齧膝,良馬名。 《前漢·王褒傳》駕齧膝。 《註》孟康曰:良馬,低頭口至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