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横 撇 撇 竖 撇 竖 点 横 横 横 竖 横 竖 折 横 横
<动>
(1) 担当,接受重任 [bear] 臣有何德何能,敢膺圣眷如此!——《警世通言》 又如:膺天明命(承受天命);膺期(承受期运。指受天命为帝王);膺运(膺期);膺荐(承受荐举) (2) 因被任命、提升或被选举而担任[某职] [hold]。 如:膺此重任 (3) 接受 [receive] 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后汉书》 又如:膺命(接受天命)
ㄧㄥ
胸、內心。 如:「義憤填膺」。 唐·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新唐書·卷一○○·封倫傳》:「然善矯飾,居之自如,人莫能探其膺肺。」 馬匹胸前的帶子。 《詩經·秦風·小戎》:「蒙伐有苑,虎韔鏤膺。」 漢·毛亨·傳:「膺,馬帶。」 通「纓」。
ㄧㄥ
接受。 《文選·班固·東京賦》:「天子受四海之圖籍,膺萬國之貢珍。」 承擔。 如:「榮膺大任」。 《書經·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陵切,音應。 《說文》胷也。 《史記·趙世家》大膺,大胷,修下而馮。 又《爾雅·釋言》親也。 《禮·少儀》執箕膺擖。 《註》膺,親也。 又《正韻》當也。 《書·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 《傳》膺,當也。 又受也。 《楚辭·天問》撰體協脅。鹿何膺之。 《註》膺,受也。 又《韻會》馬帶也。 《詩·秦風》虎韔鏤膺。 《傳》膺,馬帶也。 又《大雅》鉤膺濯濯。 《傳》鉤膺,樊纓也。 又《增韻》擊也。 又《集韻》於證切,英去聲。胷也。 《禮·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釋文》徐邈讀。 又《釋名》膺,壅也。氣所壅塞也。 《正字通》黃庭經,舌下𤣥膺生死岸。陶弘景讀壅。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