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óng     
注音:ㄋㄨㄥˊ
部首:
总笔画:19

繁体字:

统一码:U+81BF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75232

五笔86:EMAE

仓颉:BTWV

HTML代码:&#33215

CSS代码:\81BF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pus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折 横 横 竖 折 横 竖 竖 横 横 撇 横 横 折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nóng   ㄋㄨㄥˊ

见“脓”。


pus
Eiter (S, Med)​,eitrig (Adj)
pus


國語辭典

ㄋㄨㄥˊ

nóng 

伤口因细菌感染,组织遭其腐败分解而成的黄白色汁液。 如:「化脓」、「流脓」。 《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列传》:「此病疽也,内发于肠胃之间,后五日当臃肿,后八日呕脓死。」


ㄋㄨㄥˊ

nóng 

腐烂。 《齐民要术·卷二·水稻》:「稻曲长七八寸,陈草复起,以镰侵水芟之,草悉脓死。」


ㄋㄨㄥˊ

nóng 

肥厚。 《文选·曹植·七启》:「玄熊素肤,肥豢脓肌。」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下】
部首:
总笔画:19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13

《廣韻》《集韻》《韻會》𠀤奴冬切,音農。 《說文》腫血也。 《玉篇》癰疽潰也。 《史記·倉公傳》後八日嘔膿。  又《釋名》膿,醲也,汁醲厚也。 《曹植·七啟》肥豢膿肌。  又爛也。 《齊民要術》水稻苗長七八寸,陳草復起。以鐮浸水芟之,草悉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