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竖 竖 折 撇 横 竖 折 横
<名?>
(1) 蔬菜的总称 [vegetables] 白露之茹。——枚乘《七发》 菜茹有畦。——《汉书·食货志上》 (2) 植物的地下部分的真根、球根、块根或其他变茎 [roots]。 如: 拔茅连茹
<形>
柔软 [soft] 茹,柔也。——《玉篇》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楚辞·离骚》
ㄖㄨˊ
吃、咀嚼、吞咽。 《孟子·尽心下》:「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 《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受、含。 如:「含辛茹苦」。 《诗经·大雅·烝民》:「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衔酷茹恨,彻于心髓。」 揣测、度量。 《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ㄖㄨˊ
柔软、软弱。 《楚辞·屈原·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 《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腐败、臭败的。 《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以茹鱼去蝇,蝇愈至。」
ㄖㄨˊ
蔬菜的总称。 《文选·枚乘·七发》:「秋黄之苏,白露之茹。」 《后汉书·卷六六· 陈蕃传》:「又青、徐炎旱,五谷损伤,民物流迁,茹菽不足。」 姓。如清代有茹棻。
ㄖㄨˋ
(一)之又音。
《唐韻》人諸切,音如。 《集韻》《韻會》𠀤忍與切,音汝。 《正韻》而遇切,音孺。 《易·泰卦》拔茅連茹。 《王註》根相牽引貌。 《程傳》根之相連者。 又受也。 《詩·大雅》柔亦不茹。 又食也。 《禮·禮運》茹毛飮血。 《孟子》飯糗茹草。 《莊子·人閒世》不飮酒不茹葷者數月矣。 又食菜曰茹。 《前漢·董仲舒傳》公儀子相魯,食于舍而茹葵。 《主莽傳》不茹園葵。 又啜也。 《爾雅·釋詁》啜,茹也。 又貪也,恣也。 《揚子·方言》吳、越之閒凡貪飮食者謂之茹。 《郭註》今俗呼能粗食者爲茹。 又《說文》茹,飯牛也。 《廣韻》飯馬也。 又度也。 《詩·邶風》不可以茹。 《小雅》玁狁匪茹。 《周頌》來咨來茹。 又柔也。 《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 《註》茹,柔堧也。 又臭敗也。 《呂氏春秋》以茹魚驅蠅,蠅愈至而不能禁。 又《左思·魏都賦》神蘂形茹。 《註》物自死曰茹。 又菜茹。 《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 《晉書·地理志》環廬種桑、柘、菜茹。 又草名。 《詩·鄭風》茹藘在阪。 《傳》茅蒐也。 《爾雅·釋草》茹,藘。 《註》今蒨草也。 又水名。 《水經注》澧水,又東茹水注之。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上谷郡茹縣。 又陂名。 《魏志·劉馥傳》馥爲揚州刺史,治芍陂及茹陂,以漑稻田。 又姓。 《晉書·五行志》茹千秋爲驃騎咨議。 《通志·氏族略·茹氏註》蠕蠕入中國爲茹氏。◎按茹字有平、上、去三聲,皆于字義無係,如《易》之連茹,王肅音如。《易韻》讀孺,《詩》之匪茹、來茹,箋音汝,徐音如。《前漢·董仲舒傳》茹字音汝,《王莽傳》茹字又音如。唯茹藘茹字,《詩》箋及《爾雅》疏皆音如。茹毛、茹草、茹葷,茹字皆音人庶切,餘音或平或仄,不可泥也。《正字通》以連茹、不茹、茹毛義列于如音,以來茹、形茹等茹列于孺音,非是。
切部: 人庶切
『清代:段玉裁』
人庶切。五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