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竖 竖 点 横 折 撇 竖 折
<动>
(1) 荒废;荒疏 [waste;neglect] 无荒失朕命。——《书·盘庚》 (2) 又如:荒疏;荒顿(荒疏废弃);荒陋(荒疏浅薄);荒宁(荒废懈怠,贪图安逸);荒坠(荒废坠失) (3) 扩大,大 [expand]。如:荒度(大力治理;犹言宽大为怀);荒阅(大ň。大搜索) (4) 迷乱 [indulge in]。如:荒亡(沉迷于打猎和酒色);荒腆(耽迷无度,沉溺);荒饮(无节制地饮酒);荒淫无道(贪酒好色,生活糜烂,肆行暴虐,毫无德政);荒子孱孙(不成材的子孙;放荡无行的后嗣);荒色(沉湎声色);荒耽(沉溺)
<名>
(1) 荒地 [wasteland]。如:荒土(没有开垦的土地);荒白(干裂荒芜,五谷不生的田地);垦荒;开荒 (2) 饥荒 [famine]。如:荒末(饥荒战乱的末世) (3) 事物的严重短缺 [shortage;scarcity]。如:油荒;水荒;煤荒;房荒;荒月(指农历四月。时青黄不接而农事日忙,市场面临淡季,俗称“荒月”) (4) 废弃物;破烂 [scraps] 隔壁拾荒的四喜子不知从什么地方拾来了挺厚的一叠。—— 茅盾《子夜》 (5) 另见 huǎng
<(1) ——“饥荒”( jīhuang):指经济困难>
(2) 另见 huāng;huǎng
ㄏㄨㄤ
废弃。 如:「荒废」、「荒芜」。 《说文解字·艸部》:「荒,芜也。」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 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沉溺。 如:「荒淫」。 《金史·卷七○·撒改传》:「辽主荒于游畋,政事怠废。」 扩大。 《诗经·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列子·杨朱》:「禹纂业事雠,惟荒土功。」 惊慌、忙乱。 唐·卢藏用〈陈子昂别传〉:「(段简)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 《刘知远诸宫调·第二》:「知远听得道,好惊荒,别了三翁,急出祠堂。」 通「慌」。
ㄏㄨㄤ
还未开垦的田地。 如:「垦荒」。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晋书·卷九○·良吏传·王宏传》:「督劝开荒五千余顷,而熟田常课顷亩不减。」 边远的地方。 如:「八荒九垓」。 《楚辞·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我奉王命,问罪遐荒。」 凶年,农作物歉收的日子。 如:「救荒」、「逃荒」、「饥荒」。 清·魏源〈吴农备荒议上〉:「救荒不如备荒,备荒莫如急农时。」 事物严重缺乏的情况。 如:「水荒」、「屋荒」、「师资荒」。 破烂废弃的物品。 如:「收荒」、「拾荒」。
ㄏㄨㄤ
空旷冷清、偏僻。 如:「荒凉」、「荒郊野外」。 唐·吴融〈野庙〉诗:「古原荒庙揜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不合情理的、不实在的。 如:「荒诞」、「荒谬」、「荒唐」。 《红楼梦·第一○○回》:「前两天还听见一个荒信,说是南边的公当铺也因为折了本儿收了。」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光切,音肓。 《說文》蕪也。一曰草掩地也。 《周語》田疇荒蕪。 《韓詩外傳》四穀不升謂之荒。 《爾雅·釋天》果不熟爲荒。 又廢也。 《書·蔡仲之命》無荒棄朕命。 《傳》無廢棄我命。 又大也。 《詩·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書·益稷》惟荒度土功。 《傳》大治度水土之功。 又《書·禹貢》五百里荒服。 《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又掩也。 《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又空也。 《吳語》荒成不盟。 又蒙也。 《禮·喪大記註》在旁曰帷,在上曰荒。 又《集韻》同慌。 《楚辭·哀郢》荒忽其焉極。 又通肓。 《史記·扁鵲列傳》搦髓腦揲荒。 《註》荒,膏荒也。 又地名。 《水經注》荒谷東岸有冶父城。 《梁元帝·𤣥覽賦》夕瞻荒谷之寺。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大歲在己曰大荒落。 又姓,見《通志·氏族略》。
切部: 呼光切
『清代:段玉裁』
荒之言尨也。故爲蕪薉。
呼光切。十部。
周南、魯頌毛鄭皆曰。荒、奄也。此艸掩地引伸之義也。一本掩作?。
"荒" 为谜底的谜语
水流花谢两无情 (打一汉字)
言而有诈心发慌 (打一字)
【解释】 “荒”字有“言”,即“谎”,有“诈”之意。“荒”字与“心”组合,可发展成“慌”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