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ú     
注音:ㄈㄨˊ
部首:
总笔画:14

统一码:U+83D4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44247

五笔86:AEBC

仓颉:TBSE

规范编号:52

五行属性:木

HTML代码:&#33748

CSS代码:\83D4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turnip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竖 竖 撇 折 横 横 折 竖 折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ㄈㄨˊ

〔蘆菔〕蘿蔔。《説文•艸部》:“菔,蘆菔,似蕪菁,實如小尗者。”《後漢書•劉盆子傳》:“掘庭中蘆菔根,捕池魚而食之。” 兵器袋。《集韻•屋韻》:“菔,刀劍衣。”


turnip
navet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莱菔”( láifú):萝卜>



國語辭典

ㄅㄛˊ

 

參見「蘆菔 」條。


ㄈㄨˊ

 

參見「萊菔 」條。


《康熙字典》

【申集】
【申集上】
部首:
总笔画:14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8

《唐韻》蒲北切,音匐。蘆菔也。魯人名菈𦾽,秦人名蘿蔔。 《後漢·劉盆子傳》時掖庭中,宮女猶有數百千人,自更始敗後幽閉殿內,掘庭中蘆菔根,捕池魚而食之。  又與萉通。 《爾雅·釋草》葖,蘆萉。 《本草綱目》蔖萉。 《註》萉與菔同。  又《廣韻》房六切,音服。 《韻會》蘆菔一名來服,言來麰之所服也。字亦與服通。 《詩·小雅》象弭魚服。 《箋》服當作菔。 《周禮·素服註》服當作菔,刀劒衣也。


《说文解字》

【卷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蒲北切

蘆菔。似蕪菁,實如小尗者。从艸服聲。

『清代:段玉裁』


蘆菔。佀蕪菁。實如小尗者。
今之蘿蔔也。釋艸。葖蘆萉。郭云。萉當爲菔。蘆菔、蕪菁屬。紫花大根。一名葖。俗呼雹葖。按實根駭人。故呼突。或加艸耳。蕪菁卽蔓菁。
从艸。服聲。
蒲北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