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ěi     
注音:ㄨㄟˇ
部首:
总笔画:14

统一码:U+840E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44404

五笔86:ATVF

仓颉:THDV

规范编号:50

五行属性:木

HTML代码:&#33806

CSS代码:\840E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wither, wil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竖 竖 撇 横 竖 撇 点 折 撇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wěi   ㄨㄟˇ

干枯衰落:~谢。~蔫。~顿(亦作“委顿”)。~靡。~缩。枯~。


wither, wilt
geistlos, lustlos ,verdorren, verblühen, verwelken (V)
se dessécher,se flétrir,se faner,flétri,sans âm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wěi

<动>
(1) (形声。从艸,委声。本义:[植物]枯槁、凋谢) (2) 同本义 [wither;wilt] 萎,蔫也。——《广韵》 萎,草木枯死。——《集韵》 虽萎绝其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楚辞·离骚》 萎,草木菸也。——《一切经音义》九引声类 无木不萎。——《诗·小雅·谷风》 (3) 又如:萎绝(草木枯落);萎枯(干枯);萎败(枯萎);萎悴(枯萎;憔悴) (4) 引申指病危 [be critically ill] 哲人其萎乎?——《礼记·檀弓上》。注:“萎,病也。”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楚辞·离骚》 (5) 又如:萎约(身体患病并陷穷困);萎折(死亡);萎哲(指有才智者之死亡);萎绝(死亡;消亡) (6) 衰落;衰弱 [decline;weaken]。如:萎悴(衰落);萎餧(因饥饿而衰病。餧,同“馁”)



國語辭典

ㄨㄟ

wēi 

草木枯黄。 如:「枯萎」。 《诗经·小雅·谷风》:「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衰病。 《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汉·郑玄·注:「萎,病也。」


ㄨㄟ

wēi 

衰颓、不振奋。 如:「萎靡不振」。 《魏书·卷六一·薛安都传》:「民人萎𫗪,无以济之。」


ㄨㄟˇ

wěi 

参见「萎蕤 」条。


《康熙字典》

【申集】
【申集上】
部首:
总笔画:14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8

《唐韻》於危切,音逶。蔫也。 《詩·小雅》無木不萎。 《屈原·離騷》雖萎絕其何傷兮。  又病也。 《禮·檀弓》哲人其萎乎。  又《集韻》鄔毀切,音委。藥草。 《爾雅·釋草》熒,委萎。 《註》萎蕤也。 《韓愈詩》萎蕤綴藍瑛。 《註》萎蕤,靑花圓實。亦作荽蕤。  又《正韻》蓄𦄲貌。 《後漢·馬援傳》萎腇咋舌。  又地名。 《晉書·匈奴傳》萎莎胡等詣王駿降。  又《集韻》同餧。詳餧字註。


《说文解字》

【卷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於僞切

食牛也。从艸委聲。

『清代:段玉裁』


食牛也。
下文云。以穀萎馬。則牛馬通偁萎。
从艸。委聲。
於僞切。十六部。今字作餧。見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