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ī     
注音:
部首:
总笔画:16

统一码:U+8492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44727

五笔86:AWNH
五笔98:ATNH

仓颉:THRB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33938

CSS代码:\8492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笔画顺序

笔顺:横 竖 竖 撇 竖 折 横 折 横 横 竖 折 竖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shī

<名>
〈名〉 植物名。苔草 [sedge]。莎草科的尤其是苔草属的植物 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实食之如大麦。——《博物志》



國語辭典

shī 

植物名。莎草科苔属,多年生草本。生于海边砂地。地下茎呈暗紫色,鳞片包被,往水平方向伸长。叶自根丛生,狭长、具锯齿叶缘。果实似麦,可食用。 俗称为「自然谷」。 也称为「禹余粮」。


《康熙字典》

【申集】
【申集上】
部首:
总笔画:16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10

《唐韻》疏夷切《正韻》申之切,𠀤音師。 《玉篇》蒒草。 《博物志》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實食之如大麥,七月稔,俗名自然穀,或曰禹餘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