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ì     shí     
注音:ㄕˋ,ㄕˊ
部首:
总笔画:16

繁体字:

统一码:U+8494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44641

五笔86:AJFF

仓颉:TAGI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33940

CSS代码:\8494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transplant; plant; dill, Anethum graveolens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竖 竖 竖 折 横 横 横 竖 横 横 竖 点



國語辭典

ㄕˊ

shí 

移植、分种。 《说文解字·艸部》:「莳,更别种。」 清·段玉裁·注:「今江苏人移秧插田中曰莳秧。」 宋·杨万里〈插秧歌〉:「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种植。 如:「莳花养卉」。 《文选·左思·魏都赋》:「水澍粳稌,陆莳稷黍。」


ㄕˊ

shí 

参见「莳萝 」条。


《康熙字典》

【申集】
【申集上】
部首:
总笔画:16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10

《集韻》《韻會》《正韻》𠀤時吏切,音侍。 《博雅》立也。 《揚子·方言》更也。 《註》爲更種也。 《晉書·姚萇載紀》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 或作𦸎、𦱎。  又《廣韻》市之切,音時。蒔蘿子。 《本草》蒔蘿生佛誓國,一名慈謀敕,一名小茴香,實如馬芹。  又音示。義同。


《说文解字》

【卷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時吏切

更別種。从艸時聲。

『清代:段玉裁』


更別種。
方言曰蒔、立也。蒔、更也。堯典。播時百穀。鄭讀時爲蒔。今江蘇人移秧插田中曰蒔秧。
从艸。時聲。
時吏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