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竖 竖 点 点 横 横 竖 折 横 横 竖 点
<动>
(1) 伏地而行 [crawl] 奉壶饮冰以蒲伏焉。——《左传·昭公十三年》 (2) 又如:蒲伏(匍匐。伏地而行);蒲服(蒲伏,伏地膝行);蒲望(蒲伏)
ㄆㄨˊ
植物名:➊ 香蒲的简称。参见「[[香蒲]]」条。➋ 菖蒲的简称。也称为「蒲子」。参见「[[菖蒲]]」条。➌ 蒲柳的简称。参见「蒲柳 」条。 地名:➊ 春秋时卫国属地。故地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长垣县境。➋ 春秋时晋国属地。故地约在今大陆地区山西省永济县。 姓。如清代有蒲松龄。
《唐韻》薄胡切。水草,可以爲席。 《禮·玉藻》連用湯履蒲席。 《釋名》蒲,草也。 《周禮·天官·醢人》深蒲。 《詩·大雅》維筍及蒲。 《後漢·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 又《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蒲。 《陸璣疏》蒲柳有兩種,皮正靑者曰小楊,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 又《周禮·春官》男執蒲璧。 《註》或以蒲爲瑑飾。 又《禮·明堂位》周以蒲勺。 《註》蒲謂合蒲,當刻勺爲蒲頭,其口微開如蒲草。 又《釋名》草圓屋曰蒲。蒲,敷也。 又人名。 《華陽國志》望帝更名蒲𤰞。 《高士傳》蒲衣,舜時賢人。 《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又地名。 《春秋·桓三年》齊侯、衞侯胥命于蒲。 又水名。 《水經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有蒲山。 又臺名。 《述異記》東海上有蒲臺,秦王至此縈蒲繫馬。 又姓。 《十六國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長,時人異之,謂之蒲家。 又《韻會》通蒱。 《馬融·樗蒲賦》道德旣備,好此樗蒲。 又通匍。 《左傳·昭十三年》懷錦、奉壺、飮冰,以蒲伏焉。 又《類篇》傍各切。與薄通,蒲姑,地名。 《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又去聲,蒲萄,果名。 《芥隱筆記》樂天詩: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又叶頗五切,音浦。 《韻補》《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鄭氏讀上聲,《詩》不流束蒲,叶下戍許。
切部: 薄胡切
『清代:段玉裁』
周禮。祭祀席有蒲筵。
此當云從艸水、甫聲。薄胡切。五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