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ài     gě     hé     
注音:ㄍㄞˋ,ㄍㄜˇ,ㄏㄜˊ
部首:
总笔画:16

繁体字:

统一码:U+84CB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44102

五笔86:AFCL

仓颉:TGIT

HTML代码:&#33995

CSS代码:\84CB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cover, hide, protec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竖 竖 横 竖 横 折 点 竖 折 竖 竖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ài   ㄍㄞˋ

有遮蔽作用的東西:~子。鍋~。瓶~。膝~。天靈~。 傘:雨~。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遮~。掩~。~澆飯。 壓倒,超過:~世無雙。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這本書真叫~! 用印,打上:~章。~戳子。 造(房子):~樓。翻~。 文言虛詞(①發語詞,如“~聞”;②表大概如此,如“~近之矣”;③連詞,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未學也”)。


 

  ㄍㄜˇ

古地名,在今中國山東省沂水縣西北。 姓。


 

  ㄏㄜˊ

同“盍”,文言虛詞,何不。


cover, hide, protect
Deckel, Kappe, Abdeckhaube ,besiegeln, mit einem Siegel versehen (V)
(nom de famille)​,couvrir,recouvrir,apposer,dépasser,construire,bâtir,couverc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

〈名〉 (1) 古地名 [Ge town]。戰國齊蓋邑,漢置蓋縣,北齊廢。故城在今山東省沂水縣西北 (2) 另見 gài



國語辭典

ㄍㄞˋ

gài 

茅草。 《說文解字·艸部》:「蓋,苫也。」 《左傳·襄公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 有覆蓋功能的東西。 如:「鍋蓋」、「鋪蓋」、「冠蓋相望」。 《孔子家語·卷二·致思》:「孔子將行,雨而無蓋。」


ㄍㄞˋ

gài 

覆蓋、遮蔽。 如:「蓋被子」。 《淮南子·說林》:「日月欲明,而浮雲蓋之。」 加上去、加在上面。 如:「蓋章」、「蓋手印」、「蓋郵戳」。 超越。 如:「英雄蓋世」。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功蓋五帝,澤及牛馬。」 搭建、構築。 如:「蓋房子」、「蓋停車場」。 吹牛、胡扯。 如:「少蓋了!」 《朱子語類·卷三九·論語·先進篇上》:「這是大賢以上,聖人之事,他便把來蓋人,其疏曠多如此。」


ㄍㄞˋ

gài 

大概。 《論語·里仁》:「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ㄍㄞˋ

gài 

發語詞,提起下文,無義。 《史記·卷一○·教本紀》:「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 乃是、實在是。 《孝經·天子章》:「蓋天子之孝也。」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


ㄏㄜˊ

 

豈、為何。 《戰國策·秦策一》:「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 同「盍 」。 何不。 《禮記·檀弓上》:「公子重耳謂之曰:『子蓋言子之志於公乎?』」 同「盍 」。


ㄍㄜˇ

 

地名。戰國時齊邑,漢置蓋縣,北齊廢。故城約位於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沂水縣西北。 姓。如漢代有蓋寬饒。


《康熙字典》

【申集】
【申集上】
部首:
总笔画:16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10

《唐韻》古太切《韻會》居太切,𠀤音匄。苫也。 《左傳·襄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 《註》白茅,苫也,今江東呼爲蓋。  又掩也。 《書·蔡仲之命》爾尚蓋前人之愆。  又覆也。 《關尹子·八籌篇》其高無蓋。  又車蓋。 《周禮·冬官考工記》輸人爲蓋以象天,崇十尺。  又語辭。 《詩·小雅》謂天蓋高,謂地蓋厚。  又《廣韻》胡𦡳切,音盍。亦苫蓋也。 《集韻》靑齊人謂蒲席曰蒲蓋。  又通盍,何不也。 《禮·檀弓》子蓋言子之志于公乎。  又《正韻》古沓切。地名。 《孟子》王使蓋,大夫王驩爲輔行。 《註》蓋,齊下邑也。 《前漢·地理志》泰山郡蓋。  又姓。 《前漢·曹參傳》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  又蓋寬饒,字次公,魏郡人。  又《韻補》居氣切,叶音旣。 《宋玉·高唐賦》蜺爲旌,翠爲蓋,風起而止,千里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