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竖 竖 竖 折 竖 竖 横 横 撇 点 折 撇 点
<动>
(1) 轻视;轻侮。亦作“懱” [disdain;despise] 国步蔑资。——《诗·大雅·桑柔》 岂蔑清庙,惮勅天乎?——《后汉书·班固传下》 蔑贞,凶。——《易·剥卦》 郑未失 周典,王而蔑之,是不明贤也。——《国语·周语中》 (2) 又如:蔑辱(鄙弃凌辱);蔑杀(犹灭杀);蔑侮(轻视欺侮);蔑弃(轻视,鄙弃) (3) 灭,消灭 [extinguish;obliterate] 唐蔑字明。——《荀子·议兵》 而蔑杀其民人。——《国语·周语》
<副>
(1) 无;没有 [nothing;none] 蔑,无也。——《小尔雅·广诂》 丧乱蔑资。——《诗·大雅·板》 吾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国语·晋语》 蔑不济也。——《左传·僖公十年》 (2) 又如:蔑有(没有);蔑须有(莫须有,没有);蔑蔑(犹默默。无声息)
ㄇㄧㄝˋ
轻侮。 如:「侮蔑」、「轻蔑」。 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蔑祖辱亲,于事为甚。」 诬陷、陷害。 如:「诬蔑」。 抛弃。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陈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 《国语·周语中》:「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ㄇㄧㄝˋ
卑微。 如:「微蔑」。
ㄇㄧㄝˋ
无、没有。 如:「蔑以复加」、「蔑不有成」。
《唐韻》莫結切《正韻》彌列切,𠀤音篾。 《說文》勞目無精也,人勞則蔑然。 《晉書·衞瓘傳》權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無異凡人,每怪一國蔑然無言。 又削也。 《易·剝卦》剝牀以足蔑貞,凶。 又《書·君奭》兹迪彝敎文王蔑德。 《傳》以此道法,敎文王以精微之德。 《疏》蔑,小也。 《揚子·法言》視日月而知衆星之蔑也。 又《小爾雅》無也,末也。 《詩·大雅》喪亂蔑資。 又《周語》不蔑民功。 《註》蔑,棄也。 又地名。 《春秋·隱元年》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又與滅通。 《晉書·張駿傳》江吳寂蔑,餘波莫及。 又《唐韻古音》莫計切,同昧。 《荀子·議兵篇》楚人兵殆于垂沙,唐蔑死。 《註》卽楚將唐昧。昧與蔑同。 《宋書·武帝紀》臨朐有巨蔑水。 《水經注》袁宏謂之巨昧水。 《干祿字書》俗作薎。薎字原从𢎿,不从伐。 《唐韻》《韻會》𠀤莫結切,音蔑。 《說文》汚血也。 《前漢·文五王傳》汙衊宗室。 《師古注》衊謂塗染也。 《唐書·桓彥範傳》李朝隱奏:彥範等恐爲仇家誣衊,請遣御史案實。 又《列女傳》糞穢衊面。 又《篇海》鼻出血也。 《素問》膽移𤍠於腦,則辛額鼻淵。鼻淵者,濁流下不止也,傳爲䘐衊瞑目。 又《集韻》莫葛切,音末。 又䁕見切,音麪。 又謨官切,音瞞。義𠀤同。
切部: 莫結切
『清代:段玉裁』
目勞則精光茫然。通作眜。如左傳公及邾儀父盟于蔑、晉先蔑、公穀皆作眜是也。引伸之義爲細。如木細枝謂之蔑是也。又引伸之義爲無。如亡之命矣夫、亦作蔑之命矣夫是也。左傳鬷蔑、字然明。此以相反爲名字也。
說从戍之意。戍人冣勞者。此十字依廣韵、韵會訂。莫結切。十五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