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án     xún     
注音:ㄑㄧㄢˊ,ㄒㄩㄣˊ
部首:
总笔画:18

繁体字:

统一码:U+8541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44346

五笔86:AVAF

仓颉:TSMI

HTML代码:&#34113

CSS代码:\8541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nettl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竖 竖 折 横 横 横 竖 横 竖 折 横 横 竖 点



國語辭典

ㄊㄢˊ

tán 

植物名。即知母。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原产大陆地区。地下茎根横走,叶细长丛生,有平行脉。地下根茎可入药,具解热、润肾燥、清心肺等效用。


ㄊㄢˊ

tán 

火势向上燃烧。 《淮南子·天文》:「火上荨,水下流。」


ㄒㄩㄣˊ

xún 

参见「荨麻 」条。


《康熙字典》

【申集】
【申集上】
部首:
总笔画:18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12

《唐韻》徒含切,音譚。 《說文》䒞藩。 《爾雅·釋草》蕁,䒞藩。 《註》蕁生山上,葉如韭,一曰蝭母。  又𧂇,海薻。 《註》一名海蘿,如飛髮,生海中。  又《淮南子·天文訓》火上蕁,水下流。


《说文解字》

【卷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徒含切

䒞藩也。从艸尋聲。

『清代:段玉裁』


䒞蕃也。
今本篆文無彡。誤。䒞當是本作冘。俗加艸。本艸作沈直林切燔。說爾雅者謂卽今之知母。
从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