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ì     
注音:ㄐㄧˋ
部首:
总笔画:19

繁体字:

统一码:U+858A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44302

五笔86:AQOJ

仓颉:TNFN

HTML代码:&#34186

CSS代码:\858A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circium, thistles; surnam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竖 竖 撇 折 竖 折 横 竖 横 点 点 点 点 竖 竖



國語辭典

ㄐㄧˋ

 

菊科蓟属植物的泛称。大草本,有刺针,叶互生。花顶生,呈穗状,紫红或白色,小花圆形。约有一百五十种。 地名。唐玄宗开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渔阳,约当今大陆地区河北省蓟县。 姓。如汉代有蓟子训。


《康熙字典》

【申集】
【申集上】
部首:
总笔画:19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13

《唐韻》古誼切《集韻》《正韻》吉詣切,𠀤音計。 《說文》芺也。 《爾雅·釋草》芺,薊。 《疏》薊生山中者名朮,其生平地而肥大於衆者名楊枹薊,今呼爲馬薊。  又地名。 《禮·樂記》封黃帝之後于薊。 《註》今涿郡薊縣。  又姓。 《神仙傳》薊子訓,齊人。 《五經文字》从角者譌。葪。


《说文解字》

【卷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古詣切

芺也。从艸魝聲。

『清代:段玉裁』


芺也。
釋艸曰。芺、薊、其實荂。郭云。芺似薊。許以芺釋薊。則爲一物。而芺字又不類列於此。未聞。
从艸。魝聲。
古詣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