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ǔ     
注音:ㄔㄨˇ
部首:
总笔画:11

繁体字:

统一码:U+8655

字形分析:半包围结构

四角:21241

五笔86:HATM
五笔98:HTWV

仓颉:YPHEN

HTML代码:&#34389

CSS代码:\8655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place, locale; departmen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竖 横 折 撇 横 折 撇 折 点 撇 折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hǔ   ㄔㄨˇ

居住:穴居野~。 存在,置身:設身~地。~心積慮。~世。 跟別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決定,決斷:~理。 對犯錯誤或有罪的人給予相當的懲戒:~罰。~決。 止,隱退:~暑。


 

chù   ㄔㄨˋ

地方:~~。~所。 點,部分:長(cháng )~。好~。 機關,或機關、團體、單位裏的部門:辦事~。籌備~。


Abteilung (S)​,Platz (V)​,Ort
s'entendre (bien ou mal)​,se trouver,punir,habiter,lieu,endroit,département,servi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chù

<名>

〈名〉 (1) 處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location;place] 處,所也。——《廣韻》 五刑三次,是無隱也。——《國語·魯語上》。注:「次,處也。三處,野朝市。」 遷徙往來無常處。——《史記·五帝紀》 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跡指示獸處者人也。——《史記·蕭相國世家》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曉看紅溼處,花重飾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又如:住處;別處;停車處 (2) 部分;方面 [part;point]。 如:好處;益處 (3) 行政機關或行政機關裏的一級單位、一個部門 [department;section]。 如:業務處;辦事處;政策處 (4) 另見 chǔ


常见词组



國語辭典

ㄔㄨˋ

chù 

地方、場所。 如:「住處」、「各處」。 事物的某一部分。 如:「益處」、「長處」、「用處」。 機關團體的組織單位。 如:「訓導處」、「人事處」、「新聞處」。 時候、時刻。 唐·杜甫〈述懷〉詩:「沉思歡會處,恐作窮獨叟。」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量詞。計算部位、地點的單位。 如:「一處勝景」、「兩處流沙」、「三處瘀傷」。


ㄔㄨˇ

chǔ 

居住、止息。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 《墨子·節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因陵丘掘穴而處焉。」 存在、置身於。 如:「處於逆境」、「設身處地」、「處變不驚」。 交往、對待、共同生活。 如:「相處」、「和平共處」。 安頓、安排。 如:「何以自處」。 《國語·魯語下》:「昔聖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 裁制、懲罰。 如:「處分」、「處罰」、「懲處」。 辦理。 如:「處理」。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將軍量力而處之。」 決斷。 如:「處斷」。 《漢書·卷八五·谷永傳》:「臣愚不能處也。」 退隱自居。 如:「出處進退」。


ㄔㄨˇ

chǔ 

在家未出仕或未出嫁的。 如:「處士」、「處子」、「處女」。


ㄔㄨˇ

chǔ 

姓。如漢代有處興。


《康熙字典》

【申集】
【申集中】
部首:
总笔画:11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5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𠀤音杵。 《玉篇》居也。 《詩·王風》莫或遑處。  又止也。 《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又居室也。 《詩·大雅》于時處處。  又歸也。 《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又分別也。 《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又制也。 《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𠛬,而不能禁也。  又姓。 《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 《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 《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又州名。 《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 《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魯語》五𠛬三次。 《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又《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又通杵。 《公羊傳·僖十二年》𨻰侯處臼卒。 《註》《左傳》作杵臼。 《說文》作処。 《廣韻》俗作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