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í     
注音:ㄆㄧˊ
部首:
总笔画:10

统一码:U+868D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52110

五笔86:JXXN

仓颉:LIPP

规范编号:52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34445

CSS代码:\868D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mussels; various shellfish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竖 折 横 竖 横 点 横 折 撇 折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ㄆㄧˊ

〔~蜉〕大蚂蚁,如“~~撼大树”。


mussels; various shellfish
Muschelsorte (S, Bio)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蚍蜉,一种大蚂蚁 [big ant]。如:蚍蜉堞(蚁垤);蚍蝣(蚍蜉和蜉蝣) (2) 蚍衃,植物名。即锦葵 [high mallow]。如:蚍衃(植物名,即锦葵);蚍蜉酒草(药用植物鼠曲草的异名) (3) 喻微小的力量 [small force]。如:蚍蜉援(喻微小的援助)



國語辭典

ㄆㄧˊ

 

参见「蚍蜉 」条。


《康熙字典》

【申集】
【申集中】
部首:
总笔画:10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4

《唐韻》房脂切《韻會》頻脂切,𠀤音毗。 《玉篇》蚍蜉,大蟻。詳蟻字註。  又《集韻》普弭切,音芘。草名。似葵,紫色。 《爾雅·釋草》荍,蚍衃。或作芘。  又必至切,音畀。義同。 《說文》或作𧖈。


《说文解字》

【卷十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房脂切

蚍蜉,大螘也。从蟲

『清代:段玉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