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ú     
注音:ㄑㄩˊ
部首:
总笔画:26

统一码:U+883C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56147

五笔86:JHHC

仓颉:LIBUE

规范编号:56

五行属性:木

HTML代码:&#34876

CSS代码:\883C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笔画顺序

笔顺:竖 折 横 竖 横 点 竖 折 横 横 横 竖 折 横 横 横 撇 竖 点 横 横 横 竖 横 折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ㄑㄩˊ

〔~螋〕昆虫,体扁平狭长,黑褐色,前翅短而硬,后翅大,折在前翅下,有些种类无翅,尾部形状像夹子,多生在潮湿的地方,为害家蚕。


Insekentsorte (S, Bio)
dermaptère,perce-oreilles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ㄐㄩㄝˊ

jué 

母猴。 《集韵·入声·药韵》:「蠼,兽名。《说文》:『母猴也。』」 通「玃」。


ㄐㄩㄝˊ

jué 

跳跃。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低卬夭𫊸据以骄骜兮,诎折隆穷蠼以连卷。」


《康熙字典》

【申集】
【申集中】
部首:
总笔画:26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20

《集韻》厥縛切,音矍。 《類篇》獸名。母猴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蛭猱蠼猱。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蠼以連卷。 《索隱註》韋昭曰:蠼,龍之形貌。  又《篇海》音瞿。與蠷通。詳蠷字註。 蠼猱之蠼本作玃,別詳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