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ī     
注音:ㄉㄧ
部首:
总笔画:11

统一码:U+889B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32240

五笔86:PUQY

仓颉:LHPM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34971

CSS代码:\889B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折 竖 撇 点 撇 折 横 折 点



國語辭典

ㄉㄧ

 

袛裯:贴身的内衣。 《说文解字·衣部》:「袛,袛裯,短衣也。」 《后汉书·卷三一·羊续传》:「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


《康熙字典》

【申集】
【申集下】
部首:
总笔画:11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5

《唐韻》都奚切《集韻》都黎切,𠀤音低。 《說文》袛裯,短衣也。 《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西謂之袛裯。 《後漢·羊續傳》其資藏惟有布衾、敝袛裯、鹽麥數斛而已。


《说文解字》

【卷八】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都兮切

袛裯,短衣。从衣氐聲。

『清代:段玉裁』


袛裯、
逗。
短衣也。
方言曰。汗襦、江淮南楚之閒謂之䙢。自關而西或謂之袛裯。自關而東謂之甲襦。陳魏宋楚之閒謂之襜襦。或謂之襌襦。後漢羊續傳。其資藏。惟有布衾。敝袛裯。鹽麥數斛。
从衣。氐聲。
都衣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