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ú     
注音:ㄑㄧㄡˊ
部首:
总笔画:13

统一码:U+88D8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43732

五笔86:FIYE
五笔98:GIYE

仓颉:IEYHV

规范编号:53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35032

CSS代码:\88D8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fur garments; surnam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竖 点 横 撇 点 点 点 横 撇 折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qiú   ㄑㄧㄡˊ

皮衣:狐~。集腋成~。 姓。


fur garments; surname
Fell, Fell (gegerbt)​ (S)​,Pelzmantel (S)​,Qiu (Eig, Fam)
fourrur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qiú

<名>
(1)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 同本义 [fur coat] 裘,皮衣也。——《说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白虎通·衣裳》 掌为大裘——《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为裘者。——《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礼记·学记》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葛之遗。——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裘马甚都(车马衣裘十分华美);裘膻(裘皮和膻气。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礼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时所穿戴的衣冠) (3) 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 [furrier]

词性变化


  qiú  

<动>

(1) 假借为“求”。求取 [strive for;seek] 熊罴是裘。——《诗·小雅·大东》 (2) 穿上皮衣 [put on fur coat]。 如:裘马(坐马车,穿裘衣。比喻权贵的豪华生活);裘马轻肥(衣轻裘,乘肥马。比喻富豪人家的少年)




國語辭典

ㄑㄧㄡˊ

qiú 

皮衣。 如:「輕裘」、「貂裘」、「皮裘」。 唐·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宋·劉克莊〈苦寒行〉:「十月邊頭風色惡,官軍身上衣裘薄。」 姓。如宋代有裘萬頃。


《康熙字典》

【申集】
【申集下】
部首:
总笔画:13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7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 《玉篇》皮衣也。 《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 《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 《中論》救寒莫如重裘。  又披裘公,人名。 《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  又菟裘,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 《註》在梁父縣南。  又裘氏,亭名。 《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  又姓。 《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又《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  又《韻補》渠之切,叶音其。 《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說文》作𧚍。


《说文解字》

【卷八】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巨鳩切

皮衣也。从衣求聲。一曰象形,與衰同意。凡裘之屬皆从裘。

『清代:段玉裁』


皮衣也。从衣。象形。
各本作从衣求聲、一曰象形。淺人


谜语

"裘" 为谜底的谜语

  1. 流连在时装店 (打一字)

  2. 皇帝新衣 (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