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横 撇 折 横 竖 折 横 横 竖 撇 点 撇 折 撇 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毛切,報平聲。 《玉篇》揚美也。 《類篇》獎飾也。 《公羊傳·隱元年》曷爲稱字,襃之也。 《白虎通》人臣之義,莫不欲襃大其君,掩惡揚善也。 又襃明,長襦也。 《揚子·方言》襃明謂之袍。 又大裾也。 《前漢·雋不疑傳》襃衣博帶。 又襃中,縣名。 《晉書·地理志》屬漢中郡。 又襃斜,谷名。 《班固·西都賦》右界襃斜,隴首之險。 《註》《梁州記》曰:萬石城,泝漢上七里,有襃斜谷,南口曰襃,北口曰斜。 又姓。 《通志·氏族略》襃氏,姒姓之國,禹之後也,今興元府襃城是其地。 又音報。 《周禮·春官·太祝》辨九𢱭,八曰襃𢱭。 《註》鄭司農云:襃拜,今時持節拜是也。 又《集韻》蒲侯切,音抔。聚也。 又《韻補》襃美之襃亦叶音抔。 《歐陽修銘》中充實,外譽優。見於言,帝所襃。 《說文》作𧛙,俗作褒。 《類篇》亦作𧝾。 《集韻》或作𧜪,通作裒。
切部: 博毛切
『清代:段玉裁』
博裾謂大其袌囊也。漢書。褒衣大袑。謂大其衣絝之上也。引伸之爲凡大之偁。爲褒美。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