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í     
注音:ㄒㄧˊ
部首:
总笔画:22

繁体字:

统一码:U+8972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1732

五笔86:UEGE

仓颉:YPYHV

HTML代码:&#35186

CSS代码:\8972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raid, attack; inheri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横 点 撇 横 竖 折 横 横 横 折 横 折 横 横 横 点 横 撇 折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ㄒㄧˊ

见“袭”。


raid, attack; inherit
beerben, erben ,Raubzug (S)​,Xi (Eig, Fam)
attaquer par surprise,assaillir,un ensemble (vêtements)​


國語辭典

ㄒㄧˊ

 

死者所穿的衣服,衣襟在左。 《说文解字·衣部》:「袭,左衽袍。」 量词。计算成套的衣服或被褥的单位。 《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赐相国衣二袭。」 《汉书·卷七·昭帝纪》:「有不幸者,赐衣被一袭。」 姓。如晋代有袭元之。


ㄒㄧˊ

 

为死者穿衣服。 汉·刘熙《释名·释丧制》:「衣尸曰袭。袭,匝也。以衣周匝,覆衣之也。」 加一件外衣。 《礼记·内则》:「寒不敢袭,痒不敢搔。」 穿上。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袭朝服,乘法驾。」 宋·苏轼〈和陶归去来兮辞〉:「岂袭裘而念葛,盖得称而丧微。」 重复、重叠。 《左传·哀公十年》:「吾卜于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 《淮南子·泛论》:「此圣人所以重仁袭恩。」 因循。 如:「沿袭」、「因袭」。 《史记·卷二四·乐书》:「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 《文选·陆机·文赋》:「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 继承、接受。 如:「世袭」。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故袭天禄,子孙赖之。」 趁人不备而攻击。 如:「偷袭」、「侵袭」。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及至、扑向。 如:「春风袭面」、「凉意袭人」。 《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 调和。 《淮南子·天文》:「天地之袭精为阴阳。」 汉·高诱·注:「袭,合也;精,气也。」


《康熙字典》

【申集】
【申集下】
部首:
总笔画:22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16

《唐韻》《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席入切,𠀤音習。 《玉篇》重衣也。 《禮·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服之襲也,充美也。  又《樂記》周還裼襲,禮之文也。  又《通鑑》趙烈侯賜公仲連衣二襲。 《註》上下皆具曰襲。  又《說文》左袵袍也。  又服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襲朝服。  又合也。 《周語》朕夢協于朕卜,襲于休祥,戎商必克。  又因也。 《禮·曲禮》卜筮不相襲。  又重也。 《左傳·哀十年》卜不襲吉。  又入也。 《晉語》大國道小國襲焉曰服,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  又受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故襲天祿,子孫受之。  又掩其不備也。 《左傳·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又雜襲,雜沓也。 《前漢·蒯通傳》魚鱗雜襲,飄至風起。  又姓。 《通志·氏族略》晉有隱士襲元之。 《南史》有襲蔿。 《玉篇》籀文作𧟟。 《篇海》又作𧟛。


《说文解字》

【卷八】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似入切

左衽袍。从衣,龖省聲。

『清代:段玉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