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竖 折 竖 竖 横 撇 撇 竖 撇 横 竖 折 横 横 撇 折 点
遮盖,蒙:~盖。~溺。~蔽。~被(遮盖,喻恩荫)。~庇。 翻,倾倒,败,灭:~舟。颠~。~灭。~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没(mò)。~水难收。~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喻整体覆灭,个人不能幸存)。前车之~,后车之鉴。 同“复”
<副>
再,重 [again]。如:覆校(复查;校对);覆检(再次检查、检验);覆考(再行查核);覆奏(再度向上级禀奏);覆按(重加察验);覆讯(再加审问);覆试(初试以后再行测试)
ㄈㄨˋ
翻倒、倾倒。 如:「车翻覆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论语·子罕》:「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反转。 如:「反复无常」、「翻来覆去」。 毁灭、消灭。 如:「倾覆」、「颠覆」。 《论语·阳货》:「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 回、还。 如:「答覆」、「复信」。 《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这时逢瓜代回国,到京复命,请假修墓来的。」 同「复 」。 详察。 《旧唐书·卷一一○·邓景山传》:「以镇抚纪纲为己任,检覆军吏隐没者。」 遮盖。 如:「覆盖」。 《庄子·德充符》:「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聊斋志异·卷五·阳武侯》:「见舍上鸦鹊群集,竞以翼覆漏处。」 隐藏、埋伏。 《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 《魏书·卷八九·酷吏传·李洪之传》:「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
ㄈㄨˋ
重、再。 如:「重覆」。 同「复 」。
《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芳六切,𠀤音蝮。 《玉篇》反覆也。 《詩·小雅》不懲其心,覆怨是正。 《禮·月令》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于天子。 又倒也。 《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 《書·胤征》顚覆厥德。 又敗也。 《中庸》傾者覆之。 《綱目集覽》覆,軍敗也。 又中覆。 《前漢·馮唐傳》賞賜決于外,不從中覆也。 《註》覆謂覆白之也。 又射覆。 《前漢·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 《註》于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 又與復同。 《易·乾卦》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審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詳察曰覆。 《唐書·鄧景山傳》檢覆私隱。 又《廣韻》敷救切,音與宥韻副同。 《說文》蓋也。 《詩·大雅》鳥覆翼之。 《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聲。伏兵曰覆。 《左傳·隱九年》君爲三覆以待之。 又《類篇》匹北切,音𠣾。義同。 又《韻補》筆力切,叶音逼。 《班固·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切部: 敷救切
『清代:段玉裁』
反也。覆覂反三字雙聲。又部反下曰。覆也。反覆者、倒易其上下。如?从冂而反之爲?也。覆與復義相通。復者、往來也。
此舉形聲包會意。芳福切。三部。
此別一義。艸部曰。葢者、苫也。苫者、葢也。上文云。冖者、覆也。皆此義。古本與上義同一音。南音乃別此義爲?救切。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