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í     
注音:ㄘˊ
部首:
总笔画:12

繁体字:

统一码:U+8A5E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7620

五笔86:YNGK

仓颉:YRSMR

HTML代码:&#35422

CSS代码:\8A5E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横 横 横 竖 折 横 折 横 竖 折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ㄘˊ

語言裏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匯。~書。~典。~句。~序。~組。 言辭,話語,泛指寫詩作文:歌~。演講~。誓~。~章。~律(文詞的聲律)。 中國一種詩體(起於南朝,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本可入樂歌唱,後樂譜失傳,只按詞牌格律創作):~人。~譜。~牌。~調(diào )。~韻。~曲。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Arbeiten, Diktion, klassisches chinesisches Gedicht, Phrasen, Wort (Eig)
mot,terme,expression,phrase courte,paroles


國語辭典

ㄘˊ

 

語句中具有完整概念,能獨立自由運用的基本單位。 代表一個完整觀念的文字或語言。 如:「言詞」、「措詞」。 有組織的或片段的語言文字。 如:「歌詞」、「演講詞」。 文體名。興於唐,盛於宋,由古之樂府演變而來,其後又遞變而為曲。句法多長短不一,且須遵守一定的格律限制。 如:「唐詩宋詞」。 也稱為「長短句」、「詩餘」。 辯訟的話。 如:「挑詞架訟」。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正值向知縣出門,就喊了冤。知縣叫補詞來。」 同「辭 」。


《康熙字典》

【酉集】
【酉集上】
部首:
总笔画:12
部首笔画:7
部外笔画:5

《唐韻》似兹切《集韻》《韻會》《正韻》詳兹切,𠀤音祠。 《說文》意內而言外也。 《釋名》嗣也。令撰善言,相嗣續也。 《廣韻》說也。 《正韻》言也。 《字彙》文也。 《公羊傳·昭十一年》春秋之信史也。其詞則丘有罪焉爾。 《史記·儒林傳》是時天子方好文詞。 《晉書·郭璞傳》璞詞賦爲中興之冠。 《舊唐書·張九齡傳》張說常謂人曰:後來詞人稱首也。  又《陸贄傳》贄以博學宏詞登科。 《韓非子·問田篇》驅於聲詞,眩乎辯說。  又《博雅》已也。  又《廣韻》請也,吿也。○按《說文》本作意內言外。韻會引作音內言外。  又引徐曰:惟也,思也,曰也,兮也,斯也。若此之類,皆詞也,語之助也。聲成文謂之音,此詞直音內之助,聲不出於音,故曰音之內。直言曰言,一字曰言,此詞皆在句之外爲助,故曰言之外。楚辭宋玉招魂: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些,亦詞也。未詳音發爲言,言之成文爲詞,未可以內外岐之,且詞與兮些各別,非語助例也。字彙勦用韻會舊註,非是。  又按說文辭,訟也。辤,不受也。與言詞、文詞之詞各別。今經史以辭爲言詞之詞,如《禮·曲禮》,不辭費是也,以辭爲辤受之辤,如《論語》與之粟九百辭是也。以辤爲文詞之詞,如《楊修傳》絕妙好辤是也。循用已久,不能更正,然究心六書者,不可不辨。


《说文解字》

【卷九】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似兹切

意内而言外也。从司从言。

『清代:段玉裁』


意內而言外也。
有是意於內、因有是言於外謂之䛐。此語爲全書之凡例。全書有言意者。如?言意、欪無腸意、㱇悲意、㒄膬意之類是也。有言䛐者。如欥詮䛐也、者別事䛐也、皆俱䛐也、?䛐也、魯鈍䛐也、?識䛐也、曾䛐之舒也、乃䛐之難也、尒䛐之必然也、矣語巳䛐也、矤兄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