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横 横 横 竖 折 横 撇 折 横 撇 折 折
欺詐,奸滑:~稱。~道。~詐。~辯(➊無理強辯;➋邏輯學上指似是而非的論證,如“~~論”)。 怪異,出乎尋常:~異。~怪。~祕(隱祕難測)。~譎。 責成:~求(責求,索討,如“~~無已”)。 違反:言行相~。
ㄍㄨㄟˇ
責求、要求。 《說文解字·言部》:「詭,責也。」 《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孟嘗傳》:「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採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於交阯郡界。」 違反、違背。 如:「言行相詭」。 《文選·班固·幽通賦》:「變化故而相詭兮,孰云 預其終始。」
ㄍㄨㄟˇ
欺詐、狡猾。 如:「詭計」、「詭策」。 《孫子·計》:「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 奇異、特殊。 如:「詭異」、「詭譎」。 《管子·法禁》:「詭俗異禮,大言法行。」 《南史·卷五五·康絢傳》:「水中怪物,隨流而下,或人頭魚身,或龍形馬首,殊類詭狀,不可勝名。」
《唐韻》過委切《集韻》《韻會》《正韻》古委切,𠀤音垝。 《說文》責也。 《前漢·京房傳》臣出守郡,自詭效功。 《師古註》自以爲憂責也。 《孔融·薦禰衡表》昔賈誼求試屬國,詭繫單于。 《註》自責必繫單于也。 又《玉篇》欺也,謾也。 《類篇》詐也。 《穀梁傳·文六年》詭辭而出。 《註》不以實吿人。 又《玉篇》怪也。 《莊子·齊物論》是其言也,其名爲弔詭。 《註》弔詭,至怪也。 又《增韻》異也。 《前漢·劉輔傳》此其言必有卓詭切至當聖心者。 《師古註》詭,異於衆也。 《後漢·班固傳》殊形詭制。 《註》詭,異也。 又違也。 《前漢·董仲舒傳》有所詭於天之理與。 《師古註》違也。 又毀也。 《後漢·班固傳論》固之序事不激詭。 《註》激,揚。詭,毀也。 又《廣雅》詭隨,小惡也。 《詩·大雅》無縱詭隨。 《註》不顧是非,而妄隨人也。 又《廣韻》橫射物爲詭遇。 《孟子》爲之詭遇。 《趙註》橫而射之也。 《朱註》不正而與禽遇也。 又譎詭,變化也。 《張衡·東京賦》瑰異譎詭。 又《廣雅》詭犀,總也。總,音思。 又《正韻》戾也。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司詭星出西方。 《孟康註》星大而有尾,兩角,熒惑之精也。 又邑名。 《史記·秦始皇紀》將軍蒙騖,攻魏氏畼有詭。 《註》畼有詭,魏邑名。 又姓。 《左傳·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執夷詭諸。 《註》詭諸,周大夫。夷,采地名。 又人名。 《史記·齊世家》桓公長衞姬生無詭。 《左傳》作無虧。 又通作恑。 《陸機·辯亡論》古今詭趣。 《註》詭,變也。同恑。 《集韻》或作謉、譌。 《正韻》亦作佹、傀。
切部: 過委切
『清代:段玉裁』
漢書。況自詭滅賊。孔融表云。昔賈誼求試屬國。詭係單于。
過委切。十六部。今人爲詭詐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