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横 横 横 竖 折 横 撇 点 横 横 竖 横
见“诠”。
ㄑㄩㄢˊ
解释、评说事理。 如:「诠释」。 《晋书·卷四五·武陔传》:「文帝甚亲重之,数与诠论时人。」 唐·元稹〈解秋〉诗一○首之一○:「我怀有时极,此意何由诠!」
ㄑㄩㄢˊ
真理。 《淮南子·兵略》:「发必中诠,言必合数。」 唐·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诠。」
《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𠀤音銓。 《說文》具也。 《玉篇》治亂之體也。 《廣韻》平也。 《類篇》擇言也。 又解喩也。 《晉書·武陔傳》文帝數與詮論。 《音義》謂具說事理也。 《𨻰書·傅縡傳》言爲心使,心受言詮。 《吳越春秋》惟夫子詮斯義也。 《註》擇言也。 《杜甫·秋日詠懷詩》衣褐向眞詮。 又《淮南子·詮言訓註》詮,就也。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徵,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 又《金史·選舉志》凡會試,詮讀官二員。
切部: 此緣切
『清代:段玉裁』
淮南書有詮言訓。高注曰。詮、就也。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徵。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故曰詮言。欠部欥下曰。詮䛐也。然則許意。謂詮解。
此緣切。十四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