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ì     
注音:ㄓˋ
部首:
总笔画:14

繁体字:

统一码:U+8A8C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4631

五笔86:YFNY

仓颉:YRGP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35468

CSS代码:\8A8C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write down; record; magazin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横 横 横 竖 折 横 横 竖 横 点 折 点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ì   ㄓˋ

記在心裏:~喜。~哀。永~不忘。 記載的文字:雜~。~怪(記載怪異的事)。 記號:標~。


write down; record; magazine
schriftl. Aufzeichnung, Chronik, Annalen, Geschichte (S)​,Zeichen, Marke, Merkzeichen, Kennzeichen (S)​,aufnehmen, erfassen, sich einprägen, sich merken, etw. im Kopf behalten (V)
ambition,idéal,annales


國語辭典

ㄓˋ

zhì 

记住、记忆。 如:「永志不忘」。 《新唐书·卷一○二·褚亮传》:「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 记录、记载。 《列子·杨朱》:「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 《聊斋志异·卷九·邵临淄》:「邑有贤宰,里无悍妇矣。志之,以补循吏传之所不及者。」 表示。 如:「志哀」、「志庆」。


ㄓˋ

zhì 

文体名。一种记事文。 如:「碑志」、「读书志」。 标识、记号。 《南齐书·卷五五·孝义传·韩系伯传》:「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 皮肤上所生的微凸小点。 《南齐书·卷四二·江祐传》:「高宗胛上有赤志。」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二·玉格》:「额三理,腹三志。」 通「痣」。


《康熙字典》

【酉集】
【酉集上】
部首:
总笔画:14
部首笔画:7
部外笔画:7

《唐韻》《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 《說文》記誌也。 《唐書·褚亮傳》圖史一經目,輒誌于心。 《南齊書·王慈傳》朝堂榜誌。 《列子·楊朱篇》大古之事滅矣,孰誌之哉。 《文中子·述史篇》制誌詔𠕁,則幾乎典誥矣。 《註》誌,臣下誌君之善也。  又《正韻》支義切,音寘。義同。  又同志。 《正字通》凡史傳記事之文曰誌。 《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 《註》志,謂記也。  又《漢書》有十志,俱與誌同。  又《類篇》或作識。 《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通作痣。 《史記·漢高祖紀》左股七十二黑子。 《師古註》今中國通呼爲黶子,吳楚俗謂之誌。誌,記也。 《南齊書·江祏傳》高宗胛上有赤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