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横 横 横 竖 折 横 竖 横 横 横 竖 横 横 横
ㄈㄟˇ
议论人非,并毁坏其名誉。 如:「诽谤」、「怨诽」。 《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唐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妃尾切,𠀤音斐。 《說文》謗也。 《博雅》䛼也。 《史記·高祖紀》誹謗者族。 《莊子·刻意篇》高論怨誹。 《戰國策》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己,譽在上。 又《集韻》或省作非。 《前漢·鼂錯傳》非謗不治。 《師古註》非讀曰誹。 又《集韻》府尾切,非上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匪微切《正韻》芳微切。𠀤與非通。 《類篇》謗言也。 《增韻》非議也。 《史記·平準書》張湯奏顏異當九卿,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 《前漢·食貨志》作腹非。 《註》口不言,心非之也。 又《廣韻》方味切《集韻》《韻會》《正韻》方未切,𠀤非去聲。義同。 《史記·文帝紀》誹謗之木。 《索隱》誹,音非,亦音沸。尸子云:堯立誹謗之木。韋昭云:慮政有缺失,使書于木,後代遂因以爲飾。今宮牆橋樑頭四柱木是也。
切部: 敷尾切
『清代:段玉裁』
誹之言非也言非其實。
敷尾切。十五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