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iǎn     
注音:ㄅㄧㄢˇ
部首:
总笔画:12

繁体字:

统一码:U+8CB6

四角:62832

五笔86:MTPY

仓颉:BCHIO

HTML代码:&#36022

CSS代码:\8CB6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decrease, lower; censure, criticiz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竖 折 横 横 横 撇 点 撇 点 折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iǎn   ㄅㄧㄢˇ

給予低的評價,與「褒」相對:~低。~義。褒~(①評論好壞;②指出缺點)。 減低,降低:~值。~職。


decrease, lower; censure, criticize
dégrader,dévaluer,déprécier,diminuer


國語辭典

ㄅㄧㄢˇ

biǎn 

降低、減少。 如:「貶值」、「自貶身價」。 《左傳·僖公二十一年》:「貶食省用,務穡勸分。」 官員降級任用。 《孟子·告子下》:「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 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指出缺點,給予低微的評價。與「褒」相對而言。 《新唐書·卷一三九·房琯傳·贊曰》:「唐名儒多言琯德器,有王佐材,而史載行事,亦少貶矣。」 宋·王禹偁〈對雪〉詩:「褒貶無一詞,豈得為良史?」 挖苦。 如:「他喜歡用話貶人家,常把人貶得一個子兒都不值。」


ㄅㄧㄢˇ

biǎn 

對他人過失的批評。 晉·范甯〈春秋穀梁傳序〉:「片言之貶,辱過市朝之撻。」


《康熙字典》

【酉集】
【酉集中】
部首:
总笔画:12
部首笔画:7
部外笔画:5

《廣韻》方斂切《集韻》《韻會》《正韻》悲檢切,𠀤音疺。 《說文》損也。 《公羊傳·隱二年》何以不氏貶。 《註》貶,猶損也。 《杜預·春秋序》《春秋》雖以一字爲褒貶。  又《詩·大雅》我位孔貶。 《傳》貶,墜也。  又《玉篇》減也。  又《增韻》謫也,抑也。  又《集韻》補范切,音覂。義同。  又通作辯。 《周禮·秋官·士師》若邦凶荒,則以荒辯之灋治之。 《註》辯,當爲貶。遭飢荒,則𠛬罰,國事有所貶損,作權時灋也。  又通作辨。 《禮·玉藻》立容辨。 《註》辨,讀爲貶。自貶𤰞,謂罄折也。  又《集韻》扶法切,音乏。 《類篇》射者所蔽。


《说文解字》

【卷六】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方斂切

損也。从貝从乏。

『清代:段玉裁』


損也。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