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 撇 横 竖 竖 折 撇 点
<名>
〈名〉 (1) 抵押品;人质 [hostage;security;pledge] 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以三公子为质。——《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管子·山权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2) 又如:质馆(安置人质的馆舍);质布(质人向犯约者所收的罚金,称为“质布”);质婆(作人质的妇女);质留(扣留作为人质);质宫(人质的居室);质任(人质和任子) (3) 盟约 [oath (treaty) of alliance] 黄池之役,先主与 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4) 古代贸易用的券书 [certificate] 并质共剂。——《后汉书》 (5) 又如:质剂(古代贸易的券契);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凭证);质契(契约,契据) (6) 箭靶 [target]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器胜策》 (7) 又如:质的(射侯。箭靶) (8) 素质;本质;禀性 [nature;natural disposition] 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王粲《登楼赋》 (9) 又如:质像(资质仪表);质性(资质,本性) (10) 物质;事物 [matter;substance;object] 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11) 形体 [body] 骈门裸质。——《南齐书》 (12) 又如:质辞(仪表言辞);质貌(形体相貌);质干(躯体);质象(形体);质状(形状;体态) (13) 质地、底子 [grain of a material] 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通“锧”。砧板 [anvil]。行斩刑时用的垫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衣伏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訢已解衣伏质。——《汉书·王訢传》 (15) 通“贽”。信物;见面礼[gift (presented to a senior at one's first visit)] 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 对象 [object]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形>
〈形〉 (1) 朴实、朴素 [simple;plain]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以求其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质木(质朴无华);质厚(朴实浑厚);质讷(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质简(质朴简易) (3) 信实;诚信 [honest] 楚子闻 蛮子之乱也,与 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