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竖 横 撇 竖 撇 点 横 竖 横 撇 竖 折 横 横
<动>
(1) 染成红色 [dye red] 或赭其垣。——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赭红袍(血溅衣袍,使成红色。比喻战斗激烈);赭面(以赤色涂脸。亦指以赤色涂红的脸);赭颜(因酒醉而脸红) (3) 因羞愧而脸红 [blush] 人戏称曰:“公之《春秋》,亦权倚阁乎?”秩色颇赭。—— 宋· 彭乘《墨客挥犀》 (4) 施加罪罚 [punish]。如:赭墨(服赭衣,受墨刑。指刑罚) (5) 伐尽树木,使山岭赤裸呈赭色。如:赭山(伐尽山上的树木)
<形>
(1) 红色、赤红色 [reddish-brown] 赭,赤也。——《广雅·释器》 桃汤赭鞭。——《汉书·王莽传》。师古曰:“赭,赤也。” (2) 又如:赭袍(红袍);赭衣(古时囚犯穿赤褐色衣,因以赭衣代称囚犯);赭黄(天然的褐铁矿);赭鞭(赤色的鞭);赭衣塞路(比喻犯罪的人很多);赭红、赭赤(红褐色) (3) 赤裸 [bare] 群饮源槁,回食野赭。——唐· 柳宗元《晋问》
ㄓㄜˇ
红褐色的土。 《说文解字·赤部》:「赭,赤土也。」 《管子·地数》:「上有赭者,下有铁。」
ㄓㄜˇ
紫红色的。 如:「赭衣」。 《新五代史·卷五二·杂传·杜重威传》:「契丹赐重威赭袍,使衣以示诸军。」
ㄓㄜˇ
烧光、烧尽。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唐·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𠀤音者。 《說文》赤土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其土則丹靑赭堊。 《註》赭,今之赤土也。 又《博雅》赤也。 《詩·邶風》赫如渥赭。 《疏》赫然而赤,如厚漬之丹赭。 《史記·秦始皇紀》伐湘山樹赭其山。 《前漢·禮樂志》霑汗赤沫流赭。 又赭衣,罪人服。 《前漢·𠛬法志》赭衣塞路。 《荀子·正論篇》殺赭衣而不準。 《註》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
切部: 之也切
『清代:段玉裁』
邶風赫如渥赭、卽秦風之顏如渥丹。故箋訓赭爲丹。古秦風。毛亦作渥赭。是以韓詩作沰。沰與赭音義皆同也。管子地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