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折 点 竖 折 横 横 竖 点 折 点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 )(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形>
(1) 整个,全部 [whole]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通班马步快(全体骑马、步行的捕快);通悉(都知道;全部了解);通国(全国,整个国家);通般(全部,全面);通检(全部检查);通览(遍观) (3) 博识 [learned;erudite] 博览古今者为通人。——《论衡·超奇》 (4) 又如:通品(博学多识、才能出众的人);通士(学识丰富而通达事理的读书人);通雅(博识多才,品格雅正) (5) 总共 [in all;altogether]。 (6) 如:通共(总计);通计(总计);通纽(总合,合在一起);通址(合计;总共) (7) 共同 [common]。 (8) 如:通财(共享财物);通性(一般人所共有的性质);通同(共同);通谋(共同合谋) (9) 透彻 [penetrating]。 (10) 如:通平(通畅平正);通妥(通顺妥帖);通快(通畅快捷)
<名>
(1) 在某一方面,技术高超、有独创性或聪明灵巧的人 [master;expert]。 (2) 如:通方(通晓为政之道);万事通;日本通;中国通;美国通 (3) 古州名 [Tong prefecture] (4) 西魏设。在今四川达县 (5) 五代周置,在今江苏省南通县 (6) 金置。在今北京市通县 (7) 乐器名 [one of musical instrument] 又立为四器,名之为通。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隋书》 (8)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unit of land]。十井为通 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汉书》 (9) 药名。马粪 [horse excrement]
<量>
(1) 遍;次 [time]。 (2) 如:说了一通 (3) 用于文书电报。 (4) 如:一通电报
<副>
(1) 很;十分 [very]。 (2) 如:通圆(十分圆满);通黄(很黄) (3) 总是 [always] 心邱听着这些话,只微微的笑,通不言语。——《花月痕》 (4) 另见 tòng
<量>
(1) 遍 [times]。用于演奏某些乐器的动作。如:打了三通鼓;唢呐已经吹过两通 (2) 番 [one]。多用于贬义的言语行为。数词多用“一”。如:胡说一通;乱讲了一通 (3) 另见 tōng
ㄊㄨㄥ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 如:「水管不通了。」 流畅、畅达。 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顺利。 如:「星运亨通」。 灵活、不闭塞。 如:「圆通」、「开通」。 渊博。 如:「通人」、「博学通儒」。 共同的。 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 《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整个、全部。 如:「通宵」、「通盘考量」。 《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ㄊㄨㄥ
全、都。 如:「通通上去」。 《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ㄊㄨㄥ
到达。 如:「通到」、「通往」。 《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往来、交往。 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 《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报告、通晓。 如:「通知」、「通报」。 《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明白、了解。 如:「通晓」、「精通」。 《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 如:「私通」、「通奸」。 《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 《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ㄊㄨㄥ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 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𠀤統平聲。 《說文》達也。 《正韻》徹也。 《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禮·學記》知類通達。 又亨也,順也。 《禮·儒行》上通而不困。 《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 《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又暢也。 《爾雅》四時和爲通正。 《註》通,平暢也。 又總也。 《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 《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又開也。 《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 《註》謂更開置之也。 又𨻰也。 《前漢·夏侯勝傳》先生通正言。 《註》謂𨻰道之也。 又凡人往來交好曰通。 《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又《陸賈傳》剖符通使。 又書名。 《白虎通》班固著。 《風俗通》應劭著。 又書首末全曰通。 《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又凡物色純者謂之通。 《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 《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又通鼓。 《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 《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又井地名。 《前漢·𠛬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又《廣韻》州名。 又《韻會》馬矢曰通。 《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又《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又叶他郞切,音湯。 《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切部: 他紅切
『清代:段玉裁』
通達雙聲。達古音同闥。禹貢。達于河。今文尙書作通于河。按達之訓行不相遇也。通正相反。經傳中通達同訓者、正亂亦訓治、徂亦訓存之理。
他紅切。九部。
"通" 为谜底的谜语
会走路的兵马俑不是人 (打一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