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ì     
注音:ㄕˋ
部首:
总笔画:14

统一码:U+901D

字形分析:半包围结构

四角:32302

五笔86:RRPK

仓颉:YQHL

规范编号:49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36893

CSS代码:\901D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pass away; di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竖 横 撇 撇 横 竖 点 折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hì   ㄕˋ

过去,往:~去。~川(逝去的流水,喻过去了的岁月或事物)。光阴易~。“子在川上曰:~者如斯夫!” 死,多用于对死者的敬意:~世。长~。仙~。 同“誓”,表决心之词。


pass away; die
abfahren, abreisen ,Gewindeschneidbacke (S)
passer,décéder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shì

<动>
(1) (形声。从辵( chuò),折声。本义:去;往) (2) 同本义 [go;leave;be away from] 逝,往也。——《说文》 逝,行也。——《广雅》 谷旦于逝。——《诗·陈风·东门之枌》 君子可逝也。——《论语·雍也》 又如: 逝者如斯夫。 毋逝我梁。——《诗·邶风·谷风》 倏而来兮忽而逝。——《楚辞·九歌·少司命》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楚辞·湘夫人》 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驰,遂逝迎之。——《吕氏春秋·疑似》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远逝(去到远处);逝逝(独往之意);逝踵(离去);逝川(流逝的水。也比喻逝去的时间或事物);逝水(流逝的水);逝波(流去的水。也比喻流逝的光阴);逝景(逝去的光阴) (3) 死亡,去世 [die;pass away] 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逝殂(死亡);逝灭(消逝,灭亡);逝路(死亡之路);逝没(死去) (4) 通“誓”。表决心 [vow]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又如:逝将(即誓将)

词性变化


  shì  

<助>

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 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常见词组





國語辭典

ㄕˋ

shì 

往、過去、去而不返。 如:「消逝」。 《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晉·陸機〈折楊柳行〉:「日落似有竟,時逝恆若催。」 死亡。 如:「逝世」。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僕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 宋·陸游〈舒悲〉詩:「管葛逝已久,千古困俗學。」


《康熙字典》

【酉集】
【酉集下】
部首:
总笔画:14
部首笔画:7
部外笔画:7

《唐韻》《集韻》《韻會》𠀤時制切,音誓。 《說文》往也。 《增韻》行也,去也。 《詩·魏風》逝將去女。 《楚辭·九歌》將騰駕兮偕逝。  又《正韻》亡也。 《前漢·司馬遷傳》長逝者魂魄。  又發語辭。 《詩·邶風》逝不古處。 《集韻》或作遞。  又《集韻》征例切,音制。義同。或作遰。  又叶之列切,音折。 《詩·大雅》言不可逝。叶上舌字。  又叶食列切,音設。 《江淹·傷友賦》魂綿昧其若絕,泣縈盈其如潔。嗟妙賞之不留,歎知音之已逝。


《说文解字》

【卷二】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時制切

往也。从辵折聲。讀若誓。

『清代:段玉裁』


往也。
釋詁、方言同。方言曰。逝、秦晉語也。
从辵。折聲。讀若誓。
時制切。十五部。各本篆文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