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ào     
注音:ㄉㄠˋ
部首:
总笔画:16

统一码:U+9053

字形分析:半包围结构

四角:38306

五笔86:UTHP

仓颉:YTHU

规范编号:50

HTML代码:&#36947

CSS代码:\9053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撇 横 撇 竖 折 横 横 横 点 折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ào   ㄉㄠˋ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线条:铅笔~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Dao (chinesische Philosophie)​ ; Passage, Weg (Eig)
doctrine,raison,voie,dire,circuit,intendance,(classificateur pour : lignes, rivières, ponts, passes, objets longs, plats cuisinés)​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dào

<名>
(1) (形声。从辵( 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road;way;path]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3) 道德,道义、正义 [morals]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4) 道教的教义 [Taoism's doctrine]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5) 道教;道士 [Taoism;Taoist]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6)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line]。 如:画一条斜道儿 (7) 路程;行程 [journey]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8) 方式,方法;技能 [way;method]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9) 水流通行的途径 [course;river]。 如:河道;水道 (10) 地域的区划名 [prefecture]。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1) 学术 或宗教教义 [doctrine;reason;law]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2)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law]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3) 方向;志向 [direction;ambition;aspiration]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志同道合

词性变化


  dào  

<动>

(1) 说,讲 [say;talk;speak]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2) 表示 [express]。 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3) 取道,经过 [via;by way of]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道经(路过) (4) 引导,疏导 [guide]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5) 料;想,以为 [think]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dào  

<量>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dào  

<介>

从,由 [by]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國語辭典

ㄉㄠˋ

dào 

路途、途徑。 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 《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方法、道理。 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真理。 《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思想、學說。 如:「老莊之道」。 《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技藝、技巧。 《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道士的簡稱。 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宗教的教義、義理。 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量詞:➊ ​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ㄉㄠˋ

dào 

說、談。 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 《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 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以為、認為、料想。 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 《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引導、指引。 《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 通「導」。


ㄉㄠˋ

dào 

由、從。 《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康熙字典》

【酉集】
【酉集下】
部首:
总笔画:16
部首笔画:7
部外笔画:9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𠀤陶上聲。 《說文》所行道也。 《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 《詩·小雅》周道如砥。 《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 《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 《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 《書·禹貢》九河旣道。 《註》順其道也。  又國名。 《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 《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又當道,草名。 《博雅》當道,馬舄也。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陶去聲。 《正韻》言也。 《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又由也。 《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 《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又治也。與導同。 《論語》道千乗之國。 《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又引也。 《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又從也。 《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 《山海經》風道北來。 《註》道,從也。  又《字彙補》動五切,音覩。 《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又叶徒厚切,頭上聲。 《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集韻》道古作𡬹。註見辵部九畫。


《说文解字》

【卷二】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徒皓切

所行道也。从辵从

『清代:段玉裁』


所行道也。
毛傳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爲道理。亦爲引道。
从辵首。
首者、行所達也。首亦聲徒晧切。古音在三部。
一達謂之道。
釋宮文。行部偁四達謂之衢。九部偁九達謂之馗。按許三偁當是一例。當作一達謂之道。从辵首。道人所行也。故从辵、此猶上文邍人所登故从辵也。自邍以下字皆不系於人。故發其例如此。許書多經淺人改竄。遂不可讀矣。
古文道。从首寸。
从寸者如九軌七軌五軌。


谜语

"道" 为谜底的谜语

  1. 为首者先行 (打一字)

  2. 赛跑冠军 (打一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