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éi     
注音:ㄨㄟˊ
部首:
总笔画:16

繁体字:

统一码:U+9055

字形分析:半包围结构

四角:34305

五笔86:NHKP
五笔98:NKGP

仓颉:YDMQ

HTML代码:&#36949

CSS代码:\9055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disobey, violate, defy; be apart from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折 竖 横 竖 折 横 横 折 竖 点 折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wéi   ㄨㄟˊ

背,反,不遵守:~背。~反。~犯。~法。~抗。~章。事與願~。 不見面,離別:久~。 邪惡,過失。


disobey, violate, defy; be apart from
missachten, nicht gehorchen (V)​,trennen, ausscheiden (V)​,verletzen, vergewaltigen (V)​,Gesetz verletzen ,zuwiderhandeln, verstoßen (gegen das Gesetz, die Regel, die Norm)​
désobéir à,enfreindre,violer,être séparé


國語辭典

ㄨㄟˊ

wéi 

離開、離別。 如:「久違」、「睽違」。 唐·喬知之〈擬古贈陳子昂〉詩:「節物感離居,同衾違故鄉。」 距離、相距。 《左傳·哀公二十七年》:「乃救鄭,及留舒,違穀七里,穀人不知。」 《禮記·中庸》:「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反、背。 如:「違約」、「違命」、「違法」。 《孟子·梁惠王上》:「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 《文選·嵇康·幽憤詩》:「事與願違,遘茲淹留。」 避開。 《易經·乾卦》:「文言曰:『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遼史·卷三二·營衛志中》:「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常。」


ㄨㄟˊ

wéi 

過失、邪行。 《左傳·桓公二年》:「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 《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


《康熙字典》

【酉集】
【酉集下】
部首:
总笔画:16
部首笔画:7
部外笔画:9

《唐韻》羽非切《集韻》《韻會》于非切,𠀤音幃。 《說文》離也。 《廣韻》背也。 《書·堯典》靜言庸違。 《註》行事則違背之也。  又《正韻》避也,去之也。 《易·乾卦》憂則違之。 《註》知難而避也。 《禮·表記》事君三違,而不出境。 《註》違猶去也。 《論語》違之之一邦。  又《韻會》奔放曰違。 《左傳·宣十年》凡諸侯之大夫違。 《疏》窘迫而奔,及以禮見放,通謂之違。  又邪惡也,過失也。 《左傳·桓二年》昭德塞違。 《註》塞違,謂閉塞邪違也。 《後漢·百官志》有違失,則劾奏。  又蓄怨也。 《書·無逸》否則厥心違怨。 《註》違怨者,怨之蓄于中也。  又《韻會》依違,不決也。一作猗違。 《前漢·律歷志》依違以惟,未能修明。  又《孔光傳》猗違者連歲。 《註》猶依違也。依且違,言兩可也。


《说文解字》

【卷二】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羽非切

離也。从辵韋聲。

『清代:段玉裁』


離也。
邶風。中心有違。毛曰。違、離也。
从辵。韋聲。
羽非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