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折 横 撇 竖 点 横 撇 点 撇 横 横 竖 点 折 点
慢,緩:~緩。~笨。~鈍。~疑。~重(zhòng )。~滯。 晚:~到。~暮,~早。推~。延~。 姓。
ㄔˊ
緩、慢。 如:「事不宜遲」、「說時遲,那時快。」 不靈活、不敏捷。 如:「遲鈍」。 《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
ㄔˊ
晚、不早。 如:「姍姍來遲」、「遲到」。
ㄔˊ
猶豫、延緩。 如:「遲疑不決」。 唐·白居易〈琵琶行〉:「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ㄔˊ
姓。如古時有遲任。
ㄓˋ
等待、期望。 《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 南朝宋·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一直到、等到。 《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高祖呂皇后傳》:「遲帝還,趙王死。」 《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郃傳》:「遲將軍到,亮得無已得陳倉乎!」
《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𨻰尼切《正韻》𨻰知切,𠀤音墀。 《說文》徐行也。 《廣韻》久也,緩也。 《詩·衞風》行道遲遲。 《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 又《孔子閒居》無體之禮,威儀遲遲。 《註》緩而不迫也。 又委遲,迴遠貌。 《詩·小雅》周道倭遲。 又《韻會》棲遲,息也。 《詩·𨻰風》可以棲遲。 又姓。 《書·盤庚》遲任有言。 《註》古賢人。 又尉遲,複姓。 又《廣韻》《韻會》直利切《集韻》直吏切《正韻》直意切,𠀤音稚。 《廣韻》待也。 《後漢·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 又《趙壹傳》實望昭其懸遲。 《註》懸心遲仰之。 又遲明卽黎明。 《前漢·高帝紀》遲明,圍宛城三匝。 《註》遲,未也。天未明之頃也。 《衞靑傳》遲明行二百餘里。 《註》遲,待也。待天欲明也。 又《正韻》欲速而以彼爲緩曰遲,使彼徐行以待亦曰遲。 《荀子·修身篇》遲彼止而待我。 又乃也。 《史記·春申君傳》遲令韓、魏歸帝重于齊。 《註》遲,猶値。値,猶乃也。 《韻會》遅遟𨒈𠀤同。
切部: 直尼切
『清代:段玉裁』
今人謂稽延爲遲。平聲。謂待之爲遲。去聲。
直尼切。十五部。
邶風文。毛曰。遲遲、舒行皃。
汉字笔画